欢迎来到萌百电子竞技专题!
本页面所使用游戏文本及数据,仅以介绍为目的引用,其著作权属于各游戏公司,
希望您能一同参与
建设电子竞技系列专题(编辑
导航页面)
[ 显示全部 ]
 瑞士轮赛程图
|
基本资料
|
用语名称
|
瑞士轮(Swiss System)
|
其他表述
|
瑞士制,SS,积分循环制
|
用语出处
|
国际象棋
|
相关条目
|
电子竞技、集换式卡牌游戏
|
瑞士轮赛制(英文:Swiss System, SS),又称瑞士制、积分循环制,是电子竞技比赛以及集换式卡牌游戏比赛的赛制之一,因最初出现在1895年在瑞士苏黎世举办的国际象棋比赛上而得名。
瑞士轮结合了淘汰赛和循环赛的特点,其目标是在不进行循环赛(每支队伍都和其他所有队伍比赛)的前提下,对所有队伍进行相对公平的排名。在电竞和TCG赛事中,瑞士轮通常作为入围赛之后、淘汰赛之前的比赛阶段,用于从入围队伍中决出半数的晋级队伍。
瑞士制在个人赛与团体赛中均可使用。为简化表达,本条目统一采用“队伍”进行介绍,所有“队伍”均可替换为“选手”。
标准赛制
瑞士轮的核心规则是在每轮比赛结束后根据各队伍的胜负情况重新进行分组。每轮比赛中,胜败场数均相同的队伍之间随机配对进行对决。
- 第一轮,所有队伍均在0-0组。各队伍通过抽签确定对手,两两对决,胜者进入1-0组,败者进入0-1组。
- 第二轮,同组的队伍之间抽签对阵。对于1-0组,胜者进入2-0组,败者进入1-1组;对于0-1组,胜者进入1-1组,败者进入0-2组。
- 之后的轮次以此类推,直到所有队伍均晋级或被淘汰。
计分方式
瑞士轮中队伍的胜败场数通常采用战绩来表示,胜x场、负y场记为x-y(x比y);也可采用积分来表示,如胜x场、负y场则积(x-y)分。
例如,一支队伍3胜2负,则该队伍赛况为3-2,积1分。
瑞士轮的每一轮中可能视情况采用BO1或BO3等赛制,但轮内的比分不影响瑞士轮的计分。
晋级与淘汰规则
瑞士轮一般会预先规定“N胜晋级,N败淘汰”的规则,即当队伍达到N次胜场或N次败场时,将会直接晋级或淘汰,无需再参与后续轮次的比赛。
因此,每支队伍至少要进行N轮比赛(全胜或全败结束),最多进行2N-1轮比赛(在最后一轮才达到N胜或N败)。
N与参赛队伍的总数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但存在惯例:8进4的瑞士轮通常规定2胜晋级、2败淘汰;16进8的瑞士轮通常规定3胜晋级、3败淘汰。[注 1]
比赛流程
瑞士轮的每一轮中,各队伍所处的分段会受到所有比赛结果的影响,但各分段的队伍数量、比赛数量都是确定的,只取决于赛制安排。
这里展示两种常见的瑞士轮的完整赛程(假定每场比赛获胜方均为前者,不考虑抽签):
8进4瑞士轮(2胜晋级,2负淘汰)
第1轮 |
第2轮 |
第3轮 |
|
0-0
A vs E
|
胜者 1-0
|
B vs F
|
C vs G
|
败者 0-1
|
D vs H
|
|
1-0
A vs C
|
胜者 2-0
|
B vs D
|
败者 1-1
|
0-1
E vs G
|
胜者 1-1
|
F vs H
|
败者 0-2
|
|
1-1
C vs E
|
胜者 2-1
|
D vs F
|
败者 1-2
|
|
|
16进8瑞士轮(3胜晋级,3负淘汰)
第1轮 |
第2轮 |
第3轮 |
第4轮 |
第5轮 |
|
0-0
A vs I
|
胜者 1-0
|
B vs J
|
C vs K
|
D vs L
|
E vs M
|
败者 0-1
|
F vs N
|
G vs O
|
H vs P
|
|
1-0
A vs E
|
胜者 2-0
|
B vs F
|
C vs G
|
败者 1-1
|
D vs H
|
0-1
I vs M
|
胜者 1-1
|
J vs N
|
K vs O
|
败者 0-2
|
L vs P
|
|
2-0
A vs C
|
胜者 3-0
|
B vs D
|
败者 2-1
|
1-1
E vs I
|
胜者 2-1
|
F vs J
|
G vs K
|
败者 1-2
|
H vs L
|
0-2
M vs O
|
胜者 1-2
|
N vs P
|
败者 0-3
|
|
2-1
C vs F
|
胜者 3-1 败者 2-2
|
D vs G
|
E vs H
|
1-2
I vs L
|
胜者 2-2 败者 1-3
|
J vs M
|
K vs N
|
|
2-2
F vs I
|
胜者 3-2 败者 2-3
|
G vs J
|
H vs K
|
|
|
排名规则
瑞士轮结束后,所有队伍根据战绩可划分为2N个分段:N-_和_-N。具体排名规则如下:
- N-_排名一定比_-N排名靠前。
- N-0排名最靠前,其次为N-1、N-2……以此类推。
- 0-N排名最靠后,其次为1-N、2-N……以此类推。
- 相同分段的队伍排名并列。
或者更简单地:将胜场数减去败场数(即计算积分),从高到低排列,即为最终排名。
例如,16支队伍、3胜晋级的瑞士轮比赛,最终战绩由高到低依次为3-0、3-1、3-2、2-3、1-3、0-3。其中,两支队伍战绩均为3-0,则这两支队伍排名并列为第1~2名;三支队伍战绩为3-1,则排名并列为3~5名,以此类推。
案例
以S13瑞士轮(16进8,3胜出线,3负出局)为例子:
可知:
- 瑞士轮抽签具有随机性,如第二轮出现了5场赛区内战。
- 瑞士轮可能会导致相同队伍多次相遇,如
KT与
DK在0-1组与2-2组共对阵过两次。
- 瑞士轮的每一轮都会影响最终是否晋级,如:
G2两轮过后2-0,但后三轮连输三大场,最终2-3出局。
WBG经历了0-0、1-0、1-1、1-2、2-2、3-2,出线状况起伏不定。
- 在极端情况下,瑞士轮的晋级结果可能与队伍真实实力不符,弱队因为一直抽到弱队晋级,强队因为一直抽到强队被淘汰。如
NRG在第一轮输给
WBG后,之后的所有对手均为
LCS与
LEC战队,最后成功出线。
- 瑞士轮不考虑轮内比分。2-0组采用BO3赛制,虽然
GEN 2-0 G2
、
JDG 2-1 LNG
,两者比分不同,但
GEN、
JDG最终战绩均为3-0。
- 瑞士轮不考虑总胜负场次。虽然
GEN总胜负场次为4-0,
JDG为4-1,但两队最终排名相同,均为1~2名。
- 瑞士轮不考虑直接胜负关系。尽管在1-1组
KT击败过
WBG,但两队最终排名相同,均为6~8名。
优势与不足
优点:
- 匹配到对手的战绩相同,竞技水平相同,减少碾压局的出现,增加比赛不确定性。
- 更易出现强强对决,增加比赛观赏性。
- 胜场多的队伍需进行的比赛更少。比较菜的队伍也可以早早回家。
- 可以压缩比赛时间,无需像循环赛一样与所有队伍进行交手。
- 不同于循环赛或小组赛末期排名基本固定,所有比赛均为有意义的比赛。
- 可以避免小组赛“死亡之组”的出现。
- 可以避免淘汰赛中“一场决定命运”的偶然性。
不足:
- 赛程比淘汰赛更长,不适合耗能大的比赛。
- 无法提前研究下一轮的对手。
- 极端情况下仍可能出现强队一直打强队导致强队被淘汰,弱队一直打弱队导致弱队晋级。由于TCG普遍存在卡组绝对克制的关系,因此也会有比赛中频繁遇到克制或被克制的结果,在TCG赛事俗称“走位”。
- 比赛进度必须同步,同一轮中的比赛全部完成后才可进行下一轮,不能应对突发情况。
实际进行
瑞士轮的规则可根据比赛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
- 如需得出更精确的排名(尤其是决出冠军),可以不采用提前晋级或淘汰的规则,而是要求所有队伍都完成指定轮数的比赛(2N支队伍进行N轮瑞士轮即可产生唯一全胜战绩的队伍)。这实际上是传统的瑞士轮赛制,当前各大电竞赛事只通过瑞士轮确定晋级队伍,因此省略了达到晋级或淘汰标准后的轮次。
- 如需缩短赛程,可以限制瑞士轮的轮次。当轮次达到上限时,直接取排名靠前的队伍晋级,或者对尚未晋级或淘汰的队伍采用淘汰赛制进行加赛。
- 如需在同分的队伍之间进一步排序,可以采用对手分、直接胜负关系等标准,如反恐精英比赛采用布赫霍尔茨积分(一种对手分)。
- 为了避免“强对强”“弱对弱”的情况过早出现,也为了保护实力较强队伍的对手分,可以在赛前确定参赛队伍的种子排名,并在第一轮比赛中将实力差距较大的队伍匹配到一起,以此取代随机匹配。例如当参赛队伍有16支时,第一轮的对阵情况通常可按种子排名定为1 vs 9、2 vs 10、3 vs 11,以此类推。
- 对于同分的队伍有奇数个的情况,可以随机抽取一队轮空,视作胜一局。
- 对于可能出现平局的比赛,可以采用积分制,如胜局积3分、平局积1分、负局积0分。
轶事
与双败赛制的关系
常见的4进2双败淘汰赛(四队双败,无决赛)实际上和“2胜晋级,2败淘汰”的瑞士轮完全一致:
| 第一轮0-0组
| | | 第二轮1-0组
| |
| | | | | | | |
| |
| 队伍A
|
| |
|
| 队伍B
|
| |
| | 队伍A
| 晋级
| |
|
|
| | 队伍C
|
| |
| 队伍C
|
| |
| |
| 队伍D
|
| |
|
|
|
败者组第一轮0-1组
|
|
|
败者组第二轮1-1组
|
|
|
|
|
|
|
|
|
|
|
| 队伍B |
晋级
|
| 队伍B |
|
|
| 队伍C |
淘汰
|
| 队伍D |
淘汰
|
|
此外,作为部分赛事最终阶段的双败淘汰赛,在前期也可以看做一种仅包含“2败淘汰”规则的瑞士轮赛制。第n轮时,胜者组对应n-0组,败者组对应(n-1)-1组,已淘汰的队伍对应_-2组。不同之处在于,双败赛制后期的比赛并非在同分队伍之间进行:
- 双败制后期产生的败者可能会被安排在一轮乃至数轮之后才加入败者组比赛,这是为了补偿较晚输掉比赛的队伍,以及避免同组出现奇数支队伍;
- 双败制在最后还会多出一场在全胜战绩队伍与仅输过一轮的队伍之间进行的总决赛,这是为了让曾输过对局的队伍也有争夺冠军的机会。
与杨辉三角的关系
瑞士轮的每一轮会将各分段的队伍均分为二,分别添加到上、下两个新的分段中。这意味着在产生晋级或淘汰队伍之前,如果把各分段的队伍数按照三角形排列,并除以2的次幂,就可以得到杨辉三角。这也意味着,各分段的队伍数分布在形态上与p=0.5的二项分布相同。
以32支参赛队伍为例,各轮次后各分段的队伍数如下:
轮 |
各分段队伍数 |
各分段队伍数分布
|
0. |
32 |
1
|
1. |
16 16 |
1 1
|
2. |
8 16 8 |
1 2 1
|
3. |
4 12 12 4 |
1 3 3 1
|
4. |
2 8 12 8 2 |
1 4 6 4 1
|
5. |
1 5 10 10 5 1 |
1 5 10 10 5 1
|
相关梗图
连续2年在两个项目的瑞士轮被淘汰的倒霉蛋寄吐
为了从瑞士轮出线,G2选择了拔网线
赛事相关
- 2020年,因疫情原因,包括电竞在内的各大联赛赛程缩水,部分联赛采用瑞士轮进行排名,瑞士轮开始出现在主流联赛的视野中。
- 2023年10月,改制后的王者荣耀挑战者杯与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采用瑞士轮,以及传言24-25赛季欧洲冠军联赛的新赛制疑似采用瑞士制[注 2],使得在国内竞技圈有关瑞士轮赛制的科普与讨论热度高涨。
游戏术语、游戏玩家用语 |
---|
| 游戏综合 | 游戏系统 | | | 游戏结局 | | | 游戏发布 | | | 游戏发展&调整 | | | 游戏制作&运营 | | | 综合&其他 | |
| | 游戏分类 | 按游戏形式分类 | | | 按游戏内容分类 | | | 按年龄限制分类 | | | 按游戏平台分类 | | | 按玩家人数分类 | | | 其他分类 | |
| | 角色相关 | | | 游戏用语 | | | 游戏典故 | | | 游戏圈吐槽语 | | | 把我血加住,我有盾墙 |
|
注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