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Kira~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
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或
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ARG
基本信息
用语名称
Alternate Reality Game
ARG
“ |
IT PLAYS YOU. 它会操控你。 |
” |
——EA开发的ARG 《Majestic》的宣传语
|
Alternate Reality Game,常简称为 ARG,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作为平台、以“跨媒体叙事”、“互动式剧情”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游戏,通常为解密类游戏。
简介
ARG 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定义(甚至在中文业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译名),但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跨媒体:通过网页、社交媒体、电子邮件、视频等线上媒介,以及报纸、杂志、电话、乃至实地考察等线下媒介进行。
- 即时性:ARG的游戏时间与现实同步,剧情的发展是即时的
- 不可逆:由于游戏中的时间与现实同步,ARG的游戏流程是不可逆的
你可以认为 地球Online 就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运营时间最长的 ARG。
术语
理解有关 ARG 的讨论所必需的术语包括:
- Puppet-master
- 简称“PM”,通行译名有“木偶师”“傀儡师”等;
- PM 是参与设计和/或运行 ARG 的个人(相当于游戏制作人);
- PM 既是玩家的盟友,也是玩家的对手。他们在讲述游戏故事的过程中既会制造障碍,也会提供克服障碍的资源;
- PM 往往在游戏进行时保持低调,不直接出现在游戏场景中,而是通过幕后操作和管理来影响游戏进程;
- The Curtain(幕布)
- 取自“不要注意幕布后面的人”(Pay no attention to the man behind the curtain)这句话,暗指 PM 与玩家群体之间的隔离。
- 幕布的形式可以是对 PM 的身份和 ARG 制作情况的绝对保密,也可以是 PM 不通过游戏与玩家直接交流,而是通过角色和游戏设计与玩家进行互动。
- Rabbit-hole(兔子洞) / Trailhead(踪迹)
- 指吸引玩家参与 ARG 的引子或第一条线索。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是网站、联系方式、谜题等。
- 通常情况下,“兔子洞”或“踪迹”是一个网站,因为这是最容易更新、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 大多数 ARG 都会在多种媒体上设置线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潜在玩家发现游戏的概率。
- This is not a game (“这不是游戏”, TINAG)
- ARG 与其他游戏的不同点在于玩家间流行的“这不是游戏”的观点,认为“ARG 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否认和掩盖它是一个游戏的事实”。
- PM 通常不会公然声称自己开发的 ARG 是一款游戏,而是等待玩家们发现他们留下的线索“是游戏的一部分”。
与其他娱乐形式的异同
虽然 ARG 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但它们并不一定是在电脑上进行的,通常也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软件(游戏客户端)或界面。ARG 中的 NPC(非玩家角色)由 PM 实时控制,而非通过程序或算法。
PM 在创造 ARG 叙事中的角色,以及 PM 与 ARG 玩家之间的关系,与 RPG 中的游戏制作人或 GM 的角色非常相似。然而,玩家的角色却截然不同。大多数 ARG 没有任何既定的规则——玩家通过不断尝试和犯错来发现游戏的规则和界限。
病毒式营销是通过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营销信息被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ARG 经常被用作病毒式营销手段中的一种。PM 通常会在玩家可以找到的地方(例如,通过网站注册时明显虚构的名称)留下游戏虚构性质和界限的微妙线索或公开线索,许多 ARG 还公开炫耀明显虚构的情节。
“遍历文学”是Espen J. Aarseth创造的一种术语,用来描述一种读者需要付出不平凡的努力才能遍历文本的文学。有人认为Galgame也能算遍历文学的一种[5]。ARG 通常包含非平凡遍历的元素,例如涉及原始或现有媒体的谜题或密码,或隐藏网站或具有不明显元素(例如隐藏在 HTML 代码中的线索)的网站,其中许多技术都与遍历文学相呼应。
历史
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在190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布朗少校的奇妙历险》(The Tremendous Adventures of Major Brown)似乎预言了 ARG 概念的诞生。在这个故事中,一家名为“冒险与浪漫机构有限公司”的公司为其客户创作冒险故事。
ARG 这种形式最早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作品,是2001年微软为宣传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而制作的 ARG,它被其玩家们称为《野兽》(the Beast)。《野兽》的运营从2001年3月8日开始,并持续运营至《人工智能》电影上映之后。玩家通过华纳兄弟创建的数十个网站,以及电影《人工智能》的预告片、平面广告、海报、电话信息和现场宣传活动等形式中隐藏的线索解开谜题,了解在《人工智能》世界观下发生的番外故事。《野兽》被认为是早期最具影响力的 ARG 之一,深刻影响了后续同类作品的发展。
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ARG是《青蛙分数2》(Frog Fractions 2),由《青蛙分数》的开发者 Jim Crawford 等人开发。2014年3月,《青蛙分数》的续集《青蛙分数2》在未公布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开始了众筹,这也带来了《青蛙分数2》之谜——无人知晓《青蛙分数2》将在何时发售,也不知道游戏的题材、类型和发售平台。玩家们需要通过所有能掌握的线索解开这些谜团。在2015年5月,有玩家在 Steam 版《节奏地牢》的游戏文件中发现了一个神秘图案,随后玩家们又陆陆续续地在不同的独立游戏中发现与之类似的图案,将这些分散的图案拼凑起来似乎又成为了某些更大的谜题的线索,而这些线索又能够与《青蛙分数2》之谜联系起来……历经近两年的解密,玩家们逐渐解开了谜题的全貌,最后 Jim 在2016年12月宣布《青蛙分数2》被发现,这个 ARG 就此完结。
典型作品
- 《the Beast》(野兽),由微软在2001年制作,作为电影《人工智能》的宣传手段。
- 《Majestic》(不同译名有“宏伟”“庄严”),由EA制作,在2001年发行,在911事件后停止运营。
- 《Cicada3301》(蝉3301)
- 《Frog Fractions 2》(青蛙分数2),又称“The Eye Sigil之谜”。其 PM 在多达24款独立游戏中留下了线索,最后在2016年12月宣布完结。
- 《Project;Cold》,以“虚拟主播之死”为线索展开的“不可逆转的SNS解密活动”,于2020年宣布企划开始。
- 《(Don't Feed the) Muse ARG》(不要喂食缪斯),一个以视频内容为主的ARG(或者说有ARG元素的YouTube电影,嗯?),Alex Bale被认为是主要创作者。主要包含Alex Bale的YouTube视频《海绵宝宝黑暗理论》(SpongeBob conspiracy videos)及其相关视频和虚构组织“快乐肉农场”(Happy Meat Farm, HMT)。2020年11月有关Muse ARG的第一条内容,《海绵宝宝黑暗理论》第一期发布。
游戏术语、游戏玩家用语 |
---|
| 游戏综合 | 游戏系统 | | | 游戏结局 | | | 游戏发布 | | | 游戏发展&调整 | | | 游戏制作&运营 | | | 综合&其他 | |
| | 游戏分类 | 按游戏形式分类 | | | 按游戏内容分类 | | | 按年龄限制分类 | | | 按游戏平台分类 | | | 按玩家人数分类 | | | 其他分类 | |
| | 角色相关 | | | 游戏用语 | | | 游戏典故 | | | 游戏圈吐槽语 | | | 男人就该干男人该干的事 |
|
参考资料
- ↑ 秦兰珺.丢失的圆环和涌现的视界——另类现实游戏初探[J].文艺研究, 2011(9):10.
- ↑ 魏代维.平行实境游戏的影像视觉研究与交互设计[J]. 2017.
- ↑ 徐立虹."无限游戏"的哲学隐喻:交替现实游戏(ARGs)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5):6.
- ↑ 孟繁磊.虚拟与现实的交融,"科洛弗系列"为什么让影迷疯狂[J].科学24小时, 2023(1):38-40.
- ↑ 【图片】科普:遍历文学,数字时代的新兴文学【bilibili吧】_百度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