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Kira~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 以21世纪20年代中期的视角再审视一下有没有出现新的死语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
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或
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此页面中存在需要长期更新的内容及资料列表,现存条目中资料未必是最新。另请编辑者注意:请不要在人物历程等相关内容中悬挂此模板。具体使用方法详见模板说明文档。
死语狭义指不再被人们使用的词语或语言,广义上可以也泛指一切所有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网络用语。
一种解释
死语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不再被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即绝迹语言或灭绝语言,如拉丁语、古汉语、教会斯拉夫语。
《无主之地系列》中,伊瑞德人使用的语言就是一门典型的死语言。图为《无主之地3》中的伊瑞德文字铭刻。
一门语言走向消亡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 战争、天灾等重大灾害导致语言使用者大量死亡——如北美原住民语言;
- 语言使用者因为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因素,转用另一语言——如一些少数民族转用本国通用语;
- 语言经过长期演变,已经和原来的祖语大不相同——如古代的拉丁语和现代的各种罗曼语。
无论如何,因为现代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现代作品中的死语往往能产生时代的距离感或神秘感。
在ACGN作品中的出现
- 《怪物猎人系列》:世界观中有着“古文明高度发达,然后因为未知的灾厄断代了,之后重新诞生了现代文明”的设定。剧情中时常出现研究古文明所用语言,并进一步发动考古式科研或预测怪物踪迹的操作。
- 《无主之地系列》:已消亡的伊瑞德人文明在银河系各大行星留下了自己的文字,如今已难以认读。解读游戏场景中发现的伊瑞德文铭文可获得一定奖励。
另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指曾经流行,而如今不再被广泛使用的字词,亦有“死字”“死词”之说。之所以叫做“死语”(死語()),可能是受日文影响(日文把“词”称作“語”)。
这类字词曾经流行,但由于时代变迁而不再流行,鲜少为人所用,最终被遗忘,后来人也没有听说过,作为字词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显而易见,死语往往带有很强的时代特色,使用死语具有暴露年龄的效果。如早期中文网络带有台湾腔特色的词汇。
这种现象其实在语言演化中屡见不鲜。以汉语举例:由于文言文多单字词,故经常造字且多见异体字和假借字,以至于已确认的汉字字库总量多达8万余个。白话文相对地,偏好用简单的现有字组新词,因此无需如此庞大的字库。现代汉语只要约3500个容量的字库就能满足所有的日常语言需求——至于剩下没人用的古代汉字,就可以说是死字了。
话虽如此,死字和死词仍有赋予新含义、实现复活的可能,如:“她”本为死字,为“毑”的异体字,后被刘半农重新启用;元素周期表中钾、锶、钫等以及有机化学中烷、烯、炔等均为古死字[1];又如“共和”本为西周王朝的年号之一,后来让日本学者赋予了政治学名词“republic”之意。在网络文化中一度复兴的“囧”“屮”“叒”“叕”等字同理。
在一些竞赛类综艺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经常会出现用死字出题的现象,被网民诟病“食古不化”,或用“回字有几种写法”来揶揄。
本质上,“死语化”几乎是几乎所有网络流行语都不可避免的命运。但有些死语在多年后仍然被会被发掘使用,所以有些死语是否“死透”在很多情况下有争议。
中文互联网死语一览
ACG等流行文艺作品相关 |
- 新人类/新新人类:来自《机动战士高达》U.C.系列,有“新潮”、“年轻”、“不同于旧时代的人们”的意思。和“后浪”类似。
- 元芳:“元芳,你怎么看?”来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但2017年再次火爆后没几年就鲜少有人使用。
|
新闻事件相关 |
- 神马:什么。起源于“小月月”蹿红网络事件,在2010年前后流行。
- 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同样起源于“小月月”蹿红网络事件。和“佛系”表达的态度类似。
|
一般网络用语/梗/黑话 |
- 大虾:“大侠”的谐音词,指那些善于应用网络,具有一定网络技术水平的人。和“大佬”类似。
- 汗:表示(说话人)感到很无语、无奈、尴尬。即emoji“😓”。如今多替换为形态类似但情感更为强烈的emoji“😅”或其描述“流汗黄豆”。
- 我倒 / 我晕:表现惊诧、出乎意料、不敢相信等
(唐可可:八达岭~)。 可能源自于喜剧表演中的“掉凳”。
- 雷人: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让人很无语。
- 晒:音译自英文“share”,一说是将“曝光”一词替换为近义词“晒”。
- 晒客:指热衷于用文字和照片等手段在网上与他人分享事物的网友。在2007年前后流行。
- 晒黑族:指揭露黑暗丑恶的事情并把它在网络上公之于众的一群网友。在2007年前后流行。
- 极品:在互联网上多为反语,代指令人非常讨厌的人,缩写为“JP”。
- 给力: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后来演化出“奥利给”。
- 亮了:指有亮点。来源于李毅名言“天亮了”(一说来自于对漫画表现手法“电灯泡”的描述)。容易令人联想到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的名台词“哙,亮起来了。”
- 有木有:有没有,源自粤语。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 伤不起:原为表达屡屡受伤,伤痕累累,经不起伤害的词汇,后演变为带有调侃和自嘲意味。如句式“XXX你伤不起”。
- 你懂的:出自英语“You know”,指大家心照不宣的(事物),在2008年后流行。
- 盘他:在2019年前后流行。
- orz:即“失意体前屈”,为颜文字“○| ̄|_”的变体,类似于“囧rz”。
- 翔:指粪便,现多用“奥利给”“雪”“答辩”等。
- 叶良辰:指“中二病”患者。
-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出自广西口音的普通话。
- 举个栗子:早期谐音梗,意为“举个例子”。
- 阿巴阿巴:表示表述不清,因为是网暴产物所以现在鲜少有人使用。
- 然而oo早就看穿了一切:上古表情包,指某人早就看穿了一切。
- 我一个滑铲:对百度贴吧里一系列自称做出了超越人体生理极限甚至物理规律的行为的钓鱼用户的通称。
- 手癌:指打错字或者发错表情。含义与“手滑”类似。
- 魔怔缝合:21世纪2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弹幕/评论梗。
|
缩写(含后现代成语)/中英混写/数字梗等[2] |
- 你out了:表示对方落伍了。
- 886:拜拜咯。表示再见。
- 818 / 八一八 / 扒一扒:八卦一下,相当于英语的“Gossip”一词。
- 腐败 / fb:指出去吃饭(下馆子)。
- 7456:气死我了。
- n个:很多个。
- I服了You:我服了你,也可写作“I服了U”。
- 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
- 请允悲: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
“恶意卖萌”专区[3] |
- 偶:第一人称。
- 布吉岛:不知道。
- 葛格 / GG:“哥哥”的谐音词,特指男性(网友)。和“小哥哥”类似。
- 美眉 / MM:“妹妹”的谐音词,特指女性(网友)。和“小姐姐”类似。
- 虾米:什么,源自闽南话。
- 东东:即“东西”,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 小盆宇:小朋友。
- 漂漂:漂亮。
|
被赋予新含义的生僻字 |
- 囧:本义“光明”,与“烎”同义,表示郁闷、悲伤、无奈、尴尬、困窘等含义。
- 屮、艸:草,多用于替代同音的“操”“肏”。
- 槑:两个“呆”合在一起,有多种释义:
- 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 读méi形容人很可爱;读mū时,表述责备、轻蔑或者爱呢;读mù时表述指责、斥责。
- 靐:三个“雷”组合在一起,本意为雷声,形容非常雷人。
- 巭:功夫
- 嫑:不要。
- 孬:不好。
- 夯:大力。
- 勥:强力。
- 烎:开火。
- 氼:本意为溺水,音nì,意为
“水人(经常水贴的人)”救火的和事佬。
- 嬲:两男一女的情况。
- 嫐:两女一男的情况。
|
早期网络聊天室/网络论坛相关 |
- 路过/飘过/爬过/滚过/路过帮顶/酱油/打酱油:指不想认真回帖,但又想拿回帖的分数或经验值的行为或发帖内容。
- 板猪/斑竹:“版主”的谐音,指论坛版块管理员。
- 版聊:一种聊天方式,在论坛上用发帖的方式来聊天。
- LZSB/兰州烧饼/9527:用于在论坛/贴吧里骂楼主。
- 拍砖:互喷、对线。由打架时常用的凶器板砖得名。
- 走召弓虽:即“超强”拆字。类似的拆字写法有很多,详见拆字。
- 233:猫扑论坛表情符号的第233号,表示大笑。和“哈哈哈/hhh”“红红火火恍恍惚惚”“w/草(日本语)”类似。
- 874:猫扑论坛表情符号的第874号,用来表示掌嘴、抽脸的意思。
- 多图杀猫:在猫扑论坛中发表大量图片附带在标题的警示标语。早期的Modem无法快速加载大量图片,从而会导致IE停止响应。
- 十五字:百度贴吧曾经要回帖在十五字以上才算作一帖,才可以增加积分。广大吧友
为了水经验就凑够十五字发帖。形式类似于“字数补丁”。
- 图都绿了:百度贴吧安卓手机客户端曾经在用户保存图片时,因为.jpg图片格式有损压缩的特性,致使每次保存时图都会变绿。类似含义的词语有“叠杀人书”和“电子包浆”。
- 沙发:一说为“so fast”的音译,指帖子最早的跟帖,通常是帖子的“2楼”。由此衍生了“占沙发”(抢占2楼)“板凳”(3楼)“地板”(4楼)“地下室”(5楼)等说法。
- 火钳刘明:即“火前留名”,在帖子火起来之前留下名字。由于使用大多数拼音输入法输入“huoqian”和“liuming”第一个侯选结果分别是“火钳”和“刘明”,“火前留名”很快就演变为“火钳刘明”。
|
视频网站相关 |
- 后黑:在视频中插入一段全黑的画面,让视频的码率被识别为更低,从而让视频网站不会对视频进行二压。
- 战渣浪:“渣浪”指新浪。在A/B站使用外链视频的年代,指UP主们使用各种手段与视频上传平台新浪视频斗争从而使得上传的视频不被撤下。
|
电子和信息技术相关 |
- 因特网:Internet的旧译法,作为互联网的别称。
- 万维网/WWW:互联网上以网页和浏览器为核心的应用层信息服务,由于大部分现代互联网服务都建立在乃至超越了万维网的概念,这个词失去了含义。
- 信息高速公路:早期对互联网的形象化称呼。
- 网上冲浪:英语“surf the internet”的直译,后来更常用的说法是“上网”。在21世纪10年代出现了其派生词“冲浪人”,泛指花大量时间在网络社区活跃之人。
- 拨号:
- 原指一种相当原始的上网方式,即用电话网络来上网,带宽以kbps计,使用时会占线,即上网时电话无法呼入呼出。
- 此词在现代网络工程领域复活,指使用起源于拨号上网的PPPoE协议,通过类似于拨号上网输入账号密码的方式接入网络运营商(ISP)的网络从而连接互联网的过程。
- 原先分别指彩色电视机和彩色屏幕(手机等),因黑白屏幕在这些设备的淘汰而成为死语。
- 21世纪20年代“彩电”一词在汽车领域复活,指代当时新车(尤其新能源车)上普遍安装的以较大尺寸触摸屏幕为中心的车载智能系统,常以类似于“冰箱(注)车载冰箱、彩电、大沙发(注)较为宽敞、舒适的座椅”[4]的固定搭配形式出现。
- 翻盖手机:ACG作品中最常见的时代的眼泪之一。
- 土豪金:流行一时的电子设备配色,起源于iPhone 5S的首发配色之一“香槟金”。实际上“土豪”一词本身也由于各种原因在21世纪20年代沦为死语。
- 随身听:袖珍播放机。现因为手机音频功能的进步,已经十分罕见(然而因体积小不易被发现,迄今仍深受为手机禁令所困的众多高中生的喜爱)。同时“随身听”一词也逐渐鲜少有人使用,现多被“MP3”一词代替。
- 千年虫、万年虫:见此处
|
此外,{{萌宅用语}}{{中国网络流行语句}}、分类:定型文等本百科用语类索引页面、模板等中有约一半的条目都为死语或很少被现在的中文互联网使用,濒临灭绝。
实际上“死语”这个词本身也鲜少人在非正式场合实际使用,某种程度上“死语”一词也是死语……
相关例子
ilem所做的VOCALOID原创中文歌曲,歌曲和PV都充满复古的气息,歌词中使用了一些曾经流行的网络用语。
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消息过时,类似于致远星战况如何。其中“我倒”和“网上冲浪”都是曾经的网上流行语。[5]
萌文化 · 宅文化 · 腐文化用语 |
---|
| | | | | | | | | | | 词汇典故 |
---|
| ACGN人物动作 | | | ACGN作品典故 | | | 影视&广告典故 | | | 一般游戏典故 | | | 三次元典故 | | | 网络典故 |
| | 网络社区用语 | | | 一般词汇延伸 | | | 各类梗 | | | “绅士/淑女”用语 | | | 其他典故 | | | 缀词 | |
|
| | 其它 |
---|
| 其他用语 | 关于其他用语:
- 关于人物萌属性的详细名词,请参见萌属性。
- 关于萌宅用语中的成句,请参见成句导航模板。
- 关于ACGN作品中的各种世界观设定,请参见世界观。
- 关于ACGN次文化各种控向(情结),请参见控。
- 关于成人内容相关用语,请参见性俚语。
|
|
| | 萌娘百科 万物皆可萌~ |
|
外部链接
- ↑ 朱元璋要求明朝皇族必须按“字辈+五行偏旁汉字”的方式命名,于是朱家人化身仓颉造了很多字
- ↑ 很多此类用语随着网民教育水平和打字水平提高造成的网络表达向规范书面语/一般口语靠拢而沦为死语。
- ↑ 随着互联网大众化,很多“恶意卖萌”在网民看来过于矫揉造作、令人不适,故这类词语集体死语化。
- ↑ 一说该固定搭配也是复活的死语,即20世纪80年代中国所谓“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
- ↑ 最近流行的「我倒,你也网上冲浪啊」到底是什么梗?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