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记事本》紫苑寺有子 | |
| 基本资料 | |
| 萌属性名称 | 阿拉姆语 |
|---|---|
| 萌属性别称 | 亚兰语、阿兰语、阿拉米语 |
| 萌属性类别 | 语言类 |
| 典型角色 | 艾丽卡·布朗特里、伊书亚·拿撒勒努斯、紫苑寺有子 |
| 相关萌属性 | 战士、祭司、教徒、预言家、弥赛亚、亚述人、迦勒底人、犹太人、巴列维语 |
阿拉姆语(亚述阿拉姆语:ܐܪܡܝܐ;犹太阿拉姆语:ארמיא)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阿拉姆语属闪语,由公元前12世纪出现在两河流域的阿拉姆人使用,公元前10世纪后成为东地中海通用语,通行于大马士革、哈马、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国,是《圣经》旧约中后期及新约时期主要使用的语言,其地位至公元7世纪被阿拉伯语取代。现代阿拉姆语的使用者有阿拉姆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曼达安人等,主要用于文学和礼仪。
阿拉姆字母源自腓尼基字母,是叙利亚字母、米底安字母、希伯来字母等书写体系的前身,唐朝时随祆教、摩尼教、景教等传入中国。
古代阿拉姆人为半游牧民族,相传是诺亚之孙、闪之子亚兰的后裔。当代阿拉姆人主要分布于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地,多信奉东方礼天主教会,包括马龙尼礼(马龙派)等安提阿或西叙利亚礼教会,和当代亚述人关系密切。
奇幻题材、神话题材的ACG作品中,部分设定会使用阿拉姆语,特别是与《圣经》有关的内容,如“各各他(髑髅地)”“玛门(财富)”“莎拉(公主、幸福)”“托马斯(双胞胎)”等词汇。游戏《东方邪星章》中伊书亚·拿撒勒努斯的符卡「エリ・エリ・レマ・サバクタニ」原文为阿拉姆语“Eli, Eli, Lema Sabachthani”,意为“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为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引述《旧约·诗篇》的呼喊;轻小说《樱色家族!》将这句话谐音为砂漠谷爱莉(Sabakutani Eri)和砂漠谷蕾玛(Sabakutani Lema)两名女主角的名字。《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阿瓦达索命咒(Avada Kedevra)源自阿拉姆语“Abracadabra”,意为“消灭某物”,是古代阿拉姆人用于祛病的咒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