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资料 | |
| 萌属性名称 | 世界语(Esperanto) |
|---|---|
| 萌属性别称 | 国际语、希望语、万国新语、爱斯不难读语 |
| 萌属性类别 | 语言类 |
| 典型角色 | 高远凛、露卡·罗森·E、玲·阿尔芭洛 |
| 相关萌属性 | |
世界语(英:Esperanto/世:Esperanto/日:エスペラント),是由东欧人柴门霍夫于1887年在《第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方案;后来发展成一种国际性亚文化;同时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名称说明:
世界语的ISO-639-1语言代码为eo。另一种(待填)代码为epo。
世界语的颂歌为La Espero《希望颂》。
初音版:
世界语共有28个字母。其字母属于拉丁字母变体,与英文字母的区别在于少了q w x y,多了带有扬抑符的ĉ ĝ ĥ ĵ ŝ与带有短音符的ŭ(是弧线,并非汉语拼音中表示上声的折线符号)。单词中的字母与其读音基本上一一对应(亦即每一字母的读音,除少数双元音aj ej aŭ eŭ之外仅有一种,永远不变,不像英语中e可发ɪ iː ɛ等),列叙如下:
| 字母 | A a |
B b |
C c |
Ĉ ĉ |
D d |
E e |
F f |
G g |
Ĝ ĝ |
H h |
Ĥ ĥ |
I i |
J j |
Ĵ ĵ |
K k |
L l |
M m |
N n |
O o |
P p |
R r |
S s |
Ŝ ŝ |
T t |
U u |
Ŭ ŭ |
V v |
Z z |
|---|---|---|---|---|---|---|---|---|---|---|---|---|---|---|---|---|---|---|---|---|---|---|---|---|---|---|---|---|
| 字母名称 | a | bo | co | ĉo | do | e | fo | go | ĝo | ho | ĥo | i | jo | ĵo | ko | lo | mo | no | o | po | ro | so | ŝo | to | u | ŭo | vo | zo |
| 字母读音(国际音标) | [a] | [b] | [t͡s] | [t͡ʃ] | [d] | [e] | [f] | [ɡ] | [d͡ʒ] | [h] | [x] | [i] | [j/i̯] | [ʒ] | [k] | [l] | [m] | [n] | [o] | [p] | [r] | [s] | [ʃ] | [t] | [u] | [w/u̯] | [v] | [z] |
注意r的读音同俄语的颤音р(即大舌音)或德语的r,或英语rare中r的发音;元音只有a e i o u,不包括ŭ和j。
由于多出来的六个变体字母不便输入,所以一般以原字母加x或加h来表示,如ĉ可用cx/ch代替(谷歌翻译与世界语维基百科采用前者,世界语官方组织则采用后者)。也有其他拼法,如用^+原来的字母表示变体字母,或用自然语言文字中的变体字母来表示,等等。
词汇的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世界语单词按照元音划分音节:如果两个元音间的辅音数为单数,则后面的音节多得一个辅音;否则两音节包含的辅音数相同。
世界语是目前唯一有母语人士的人工语言。[来源请求]据统计,世界各地共有约两百万人(非实时数据)会说一定程度的世界语,其中包括大约2000名世界语母语者。虽然世界语未被任何国家和地区作为第二语言,但许多学校皆提供世界语课程,且谷歌、维基百科、Facebook、Firefox、Ubuntu等软件或服务皆有世界语版本。
世界语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4与1985年推荐学习使用。
在日本,世界语运动曾经和同样主张大同博爱的大本教有所联系,可能因此扩大了世界语在日本的影响力。这或许是当今ACGN作品中仍偶有世界语出现的原因之一。

除动画小节中的歌曲外,也有世界语者用歌声合成软件制作原创和翻调歌曲,如前文提到的初音版《希望颂》和Suda Vento、Miloj da Sakuro等。
| 并不(?)具有本属性的典型角色 |
|---|
| |||||||||||||||||||||||||||||||||||||||||||||||||||||||||||||||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世界语,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世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