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英语:Insulin)是一种激素,可见于ACG作品和网络文化。
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促进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肝细胞、肌肉细胞等,对脂肪、蛋白质、钾等也有调控作用。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稍有差异。1889年发现胰与糖尿病的联系,1921年提取获得狗胰岛素并用于治疗糖尿病,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0年代合成人胰岛素,1990年代合成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属短效胰岛素(R),精蛋白人胰岛素属中效胰岛素(N),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均宜餐前给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有德谷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依柯胰岛素等,宜固定时间给药;此外有预混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宜冷处贮藏,主要通过注射给药。
胰岛素可见于现实题材ACG作品中,常在医药相关剧情中出现。儿童糖尿病及胰岛素是电子游戏疗法和互动性医疗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诺沃林队长》《大象乐园》等游戏是其中的代表作,医生和教育家鼓励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在益智游戏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掌握饮食管理和胰岛素的相关知识,进而达到最终的治疗目标。斯坦福大学1997年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大象乐园》游戏干预组(8-18岁,每周接触1.5小时)在半年后需要接受急诊治疗的比例仅为对照组(接触没有糖尿病知识的其他游戏)的四分之一。[1]
动画《冰雪奇缘》的制作灵感亦与胰岛素有关,艾莎公主天生拥有冰雪魔法,在现实世界中对应的是1型糖尿病患儿;佩比爷爷告诉艾莎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魔法,对应的是患儿学会接受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治疗。[2]


网络文化中,“糖”可指代甜蜜温馨的故事情节或角色组合,如“发糖”等,与之相关的“胰岛素”等概念可出现在衍生表达中,如“这太甜了,我需要打胰岛素”“给我来一针胰岛素,这糖分超标了”等。
有的网民会使用“唐氏综合征”一词来将描述对象蔑称为心智不全者,简称“唐”,有时谐音为“糖”,因此“胰岛素”等概念也可出现在此类表达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