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Kira~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
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或
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围棋(英语:Go (chess) / Weiqi;日语:囲碁()/碁())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取日文“碁()”的罗马字拼法而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简介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子走在棋盘的交叉点上(以下简称为“点”),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虽然下法简单,但围棋因其变化多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执黑先行,因为有先行占地之利,故而规则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古今中外各国制定的竞赛规则略有不同。
历史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也鲜有记载。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
中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这与现代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围棋定制。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当时的棋局已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
从唐代始,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新罗也同中国有来往,特别是新罗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围棋的交流更是常见之事。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满清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棋苑空前繁盛。
近现代的日本棋手水平最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围棋才崛起,聂卫平一人打败全日本棋手,震惊了世界。九十年代韩国围棋开始主宰棋坛。2010年后,中国青年选手开始涌现,超过韩国。发展到现在,以中韩两国水平为最高,在前AI时代中国棋手更占上风,后AI时代中韩棋手平分秋色。当然,如今棋力最厉害的还是算力拉满的AI。
棋具
- 棋子: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也有双面突起的应氏棋子)。棋子的数量一般以黑白子各180个为宜(黑子也可再多一颗)。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保山所产的“永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其他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 棋盘:最常用的十九路棋盘,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19×19=361个点。日常练习中,也会使用十三路(13×13)、九路(9×9)的棋盘。另外,现代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十五路、十七路棋盘。
- 棋钟:也叫计时器,在正式的比赛中可以使用计时器对选手的时间进行限制。非正式的对局中一般不使用计时器。
- 棋谱:它为记录棋局的工具,通常以笔记本的形式出现。
规则
围棋礼仪
下法
-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 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
- 棋子下定后,不再向其他点移动。
-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竞赛规定
这里只列举一般比赛中通用的规则,像是和朋友一起下个棋的时候摆个棋钟的那种也可用的。对于专业棋手所需遵守的其他额外规定,此处暂不介绍。
先后手的确定
- 对局的先后手,由赛事大会抽签编排或弈棋者双方对局前猜先决定。
- 如果有让先则受让者先行,有让子则黑摆上所让之子后白先行。
计时
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应采用计时制度。
- 时限:根据比赛性质的不同,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时限。棋手用时不得超过规定时限。规定一局棋的时限可长可短,基层比赛可规定为1-2小时,全国比赛要求在一天之内结束。
- 读秒:在采用读秒的比赛中,应事先规定在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全国比赛保留五分钟读秒,基层比赛亦可保留一分钟开始读秒。读秒时,凡一步棋用时不足一分钟的不计时间。每满一分钟则在保留时间内扣除一分钟,但不得用完规定时间。
终局规定
- 无单官或其他官子时,为终局。
- 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同时另一方中盘胜。认输就是将两个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其实也可以投子,就是向棋盘中央扔三四个子掀桌子也是一种认输的方法
- 活棋和死棋: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没有两只真眼的棋且不在双活状态下的,都是死棋,应被提取。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有两只真眼或两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
对局暂停和封棋
- 重大的比赛,可采用封棋制度,当比赛到规定的封棋时间,而对局尚未结束。
- 日本的棋战天天封棋“因彻吐血局”就是丈和封棋整出来的骚东西
行棋
- 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走二步,判连走二步者为负。
- 不要向放不了的位置放置棋子。网棋里是落不下去子的
- 对局中途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征得对局者一致意见后,可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或者判移子有效。
- 对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棋局散乱,应经双方复盘确认后,继续比赛。如双方没有能力复盘,则判和或重下。
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 终局时,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不允许以“假生”作为活棋。
- 对双方互不相让的三劫循环,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二子等罕见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 根据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对局者不得将其作为不能终局的理由。
胜负判别
- 围棋现存在三种规则。中国大陆采用数子规则,台湾采用应氏计点规则,日韩采用数目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 对双方互不相让的三劫循环,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二子等罕见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中国规则除外)。
- “一子两目”:虽然围棋计算胜负的方法不同,但表现在一盘特定的棋局上,贴m子=贴2m目,胜n子=胜2n目。原因在于:数子法,是计算黑白任意一方与归本数(361/2=180.5)的偏差;比目法,是比黑白双方所得目数的差距。
中国规则
- 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优势,我国现行全国性正式比赛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需贴出3又3/4子。
- 第一步,把死子提掉;第二步,只数一方围得点数并记录下来;第三步,如果数的是黑棋,再减去3又3/4子,如果数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第四步,结果和180又1/2(棋盘361个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就算胜,否则判负。黑目数超过184.25子即胜,而白只需超过176.75子即胜。通俗来说为白棋177子为胜,黑棋184.5子为胜。
- 让先与让子:让先不贴目,让子要贴还让子数的一半(就当被让方是预先收了单官)。
日韩规则
日本和韩国规则是一样的,采用数目法,黑棋终局要贴6目半。先数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再数另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然后黑棋减去6目半,最后和白棋比较,多者为胜。
应氏规则
- 采用“计点制”,采用特制棋盘,比赛结束后,把本方的死子填入本方空内,将本方未下完的棋子也填入本方空内,若本方空填满,仍有余下棋子则填入对方空内。本方空内对方棋子计两点,本方空格计一点,实行黑贴8点规则
- 唯一一种拥有“罚点”这种直接扣除目数这种手段的规则,有时会引起一些争论
- 如果双方点数一致,则执黑者获胜
古代规则
-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则无法判断胜负(除了中盘胜),只不过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计入谱中,这和古人对棋的概念有关。古代黑棋不贴目。
- 古代(自宋代起)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4个子,黑白各两个,类似的对角星布局。
- 还棋头。这是古代特有的规则,即你每分断对方一块棋,最后计算胜负时对方就要贴给你一个子,因此对方被你分断的越多,你获利越大。
- 古代围棋的下法分为敌手棋、饶子棋、先两棋。位尊的,水平相当的(敌手棋),一般执白先下;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下(饶子棋),高手执白,水平低者执黑先下。
- 古人计算胜负的规则和现在的中国规则是一样的,子目皆空,子即棋盘上的活子,目就是围住的空点,这里的“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总指围的地盘,不单单表示围住的空点。可以看作是把空都变成己方的子,此时棋盘上谁的子多,谁便是胜利者。
术语
这里只列举了一些常见术语手筋里的不常见术语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你觉得什么术语很帅有必要的话可以补充
定义类
- 路:棋盘上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最长线段,可用于类似上文的棋盘规格区分和棋子定位等。用于定位时可以使用全盘的横纵路的序号,如十(之)十二、C5等[1];也可以根据局部的相对位置,找最接近的一路或一一或附近的棋等来定位,例如:下边的三路、右上三三、往四路立一步等。
- 星:位于棋盘上的九个黑点,位于角上四四位置的四个星称为角星,位于边上的四个星称为边星,位于中央的星称为天元。下让子棋时所让之子一般要放在星上(让先除外)。
- 角:棋盘四个角落附近的区域。除星之外,角上的一些位置还有小目、三三、目外、高目、五五、超高目的称法。
- 边:棋盘四边去掉四个角后的区域,一般是指四五路以内的范围。
- 中腹:去掉角和边后,在天元附近的中心区域。[2]
- 落子:在轮到自己时把一枚棋子置于棋盘。
- 气: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点。单独一个棋子的气数不会超过四口,如果在一路上的话不会超过三口,在一一位置上则只有两口;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的同色棋子的气应一并计算,可以有四气以上。棋子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果所有的气均为对手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要被提子。
- 提子: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情况:1.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2.己方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 目: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 地:活棋所包围的目数和活棋本身之总和,称为“地”。
- 空():指的是你用棋子所围成的点的区域。围起来空就叫“围空”,压缩对手空的大小就叫“削空”或者“破空”。如果这个区域对手入侵后没办法做活或逃出就叫“实空”,也可以叫“(实)地”,如果只是松松垮垮地围起来,对手可以从外削减,或者可以打入并能做活/全身而退,那就叫“虚空”,也叫“漏风空”。[3]
棋形类
- 眼:被围起来的一个或两个点。如果围起来这个眼的棋是不紧密连接的,也就是这些棋被对手紧气过程中就已经能形成打吃的,那就叫“假眼”;如果这些棋是紧密连接的,那就叫“真眼”,能做眼的位置就叫“眼位”。
- 活棋:有至少两口气,并且无法被对手点入削减至没有气或已经与另一块活棋紧密相连的一块棋就是活棋。
- 死棋:在被对方包围后,不足两个真眼或者对杀气不够或者围成的空是丁四、刀把五、梅花五等形状并已被对手点死等情况的棋。
- 双活:一种特殊情况,指双方至少各一块不能自身成活的棋有共气且先手下在共气的一方会死棋,导致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吃掉。
- 气紧:一块棋只有很少的气的情况。在对方棋子的活路上落子紧迫,使之逐渐变得气紧就叫“紧气”。
- 禁着点:也叫“禁入点”。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在此下子后,这个子或这个子所属的一块棋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该方的“禁着点”。
- 倒扑:向对手靠虎口连接并只在该处有两口气的棋的虎口处扑一子,使对手提掉后可以立即反提对手更多子的情况。
- 断点:形如扳、跳等容易被断开的点。
- 接不归:指一块气紧的棋通过气紧的连接处与其它棋链接,使得这块棋被打吃后就算连上连接处也会使连接处一起只有一口气。
- 愚形:团成一团,既没有眼位、气也不多还浪费子力的形状。
- 厚势:一块子数较多、压根不用担心自身死活且朝向边或中腹的强大的棋。虽然在ai眼里也没那么强
- 虎口: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围拢中的空着的那个点,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则叫上虎,虎口朝下,确切地说朝边角则叫下虎。
- 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也叫“打劫”。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按不同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紧劫、缓气劫、两手劫、万年劫等。
落子类
- 打吃:也叫“叫吃”,指紧气使对手一块棋只剩一口气。如果对手长出后因为周围己方其他子的存在仍然是只剩一口气的状态可以根据周围棋形叫“抱吃”或“(关)门吃”。
- 枷:也叫“枷吃”,指在对方气紧的棋小尖处落子,配合周围的棋使其无法逃脱。
-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称其为“小尖”。
- 长: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 立:“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立”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 挡:“挡”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挡的作用也就是含义中所说的两点,一是阻止对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围住的对方棋子冲出。初学者掌握之后,可在护空、吃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 扳:双方紧贴并且都没有出头时,斜着向对方迎头阻挡,是一种积极进攻的手段,有时甚至有些强硬无理,可能会被对方断掉。
- 拐:转变方向的弯曲,通常用在比紧贴的对方棋子长出一头时阻挡其向自己长出的方向延伸,。
- 并:“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 退:双方短兵相接处的子向己方方向紧挨着下一子。
- 顶:正面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顶的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
- 爬:指在对方的压迫下,沿着边上低位置上长。爬可以用于做活、连络、占地、搜根等。
- 压:指对方在低一路的位置爬一步出头后跟上一步,将其再次压在下方。
- 冲: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向对方的“关”形中间的空点处行棋,这就叫“冲”。“冲”经常是运用自己强的一面去阻击对方,将对方的棋分成两块,以利于寻找机会消灭对方。
- 关:指与自己在棋盘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有的棋手也直接将其称作“跳”。
- 跳:跳的形状与关是相同的,都是在与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大跳”则是指间隔为两格的跳。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关含有向宽阔地带或中腹扩展的意味,而“跳”则一般用于双方对局彼此接触交战的时候,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杀对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 挖:指不与己方其他子紧挨着地下在对方小跳位置的中间。一般需要在周围其他子的配合下做好下一步断的准备。
- 飞:“小飞”,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对角点处行棋。“大飞”。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对角点处行棋。“象步飞”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状的对角空点处行棋。“超大飞“是指比”大飞“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 镇:镇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关起的位置,这手棋叫“镇”。
- 挂:也称“挂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挂就是在布局时,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况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挂是为破坏对方完全占有角部而与对方分占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线上行棋的挂,叫“低挂”,在四线上行棋的挂,一般叫“高挂”。
- 夹:指对局的一方用两子将另一方的棋子夹在中间的行棋方法。“反夹”,是指当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夹住时,被夹的一方从对方棋的另一侧再夹对方一手棋。
- 断:直接切开对方棋与棋之间的连络,使对方的棋分散开的行棋方法。
- 跨:跨是对局的一方在有周围棋子援助的情况下,将己方的棋插到对方小飞的棋形中。“空”是指围成的地域。
- 虎:指的是在原来棋盘上呈尖形二子基础上,再下一着,使之构成“品”字形状。虎是用来使棋盘上己方的棋子连络,也是为了防止对方的棋子切断己方连络的手段,有时也作用在活棋中,由于虎状的棋子弹性丰富,适用于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经常被采用。
- 双虎:紧贴对方棋子并呈连续小尖状的三个子会形成两个断点,双虎指在中间一子向外小尖的位置落子,同时形成两个虎口并护住这两个断点。
- 刺:在对方虎口、跳等的旁边位置刺探,如果对方不应就会被断开,也可以根据刺的目标叫“刺小跳”,“刺虎口”等。
- 挤:“挤”是从原来就有的己方棋子出发,继续向敌子集中的地方插进去,使对方原本连结的棋形出现断点或别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对方补棋,有先手的意思。
- 拆:“拆”就是以棋盘原有的己方棋子为参照在三线或四线上向左或向右间隔若干路开拆一着。拆子的距离间隔一路为拆一,间隔二路为拆二,间隔三路为拆三。拆常常用于扩张地域或谋得己方根据地,也有时用在扩大地域、求己方根据地和搜取对方根据时同用。
- 逼:指对敌方构成威胁的着法,大多数用于夺取对方做活的根据地。
- 封:指封锁敌方棋子向外部发展的着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对方棋子向中央发展。“封”还可以说是封锁住对方棋子的出路。在攻击中常用。
- 点:指在离己方棋子较远,距敌方棋子很近的位置落下孤子。点可以是指破坏对方眼位的下法;可以是窥视对方的断点或“薄弱环节”,以促使对方棋形尽早固定,以免将来多变的作用,同时也是在对方阵势中作试探;也可以是直接侵略对方的阵地,从深处入手,非常严厉,而这种点也叫“打入”。点还可以作为名词,指棋盘上的具体交叉点。如:好点、要点等。
- 做oo:用来形成劫的棋叫“做劫”;用来形成眼的棋叫“做眼”;用来让一块棋成活的棋叫“做活”。
- 腾挪:腾挪就是在对方棋子多,强的时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挤、断等连续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综合类
- 布局:棋局一开始,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势,准备进入中盘战斗,这一阶段叫布局。也可以指布局阶段摆出的阵型。
- 中盘:布局完成后,一盘棋最关键最变化莫测的阶段,双方以布局阶段打下的基础展开激烈的厮杀。一般来说是这样,也不排除有人会和和气气打定式布局完就收官(
- 官子:也叫“收官”。就是一局棋的最后阶段,经过中盘战斗,双方领地大体确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这时称为“收官”。
-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经过多次对弈实践,对于角上着子,逐渐形成的一些公认比较妥善、对局双方都可接受的程式,即通常所说的“起手式”。在引入围棋AI后也形成了一批新的“AI定式”。
- 先手:为了争取主动,取得胜利,每下一子,使对方必应,这叫先手。有时也可为了足够大收益的一步棋而放弃先手。
- 后手:即对方取得先手,己方处于被动状态。
- 脱先:指暂时放弃当前双方在下棋的局部转而在别处落子。
- 本手&俗手&妙手:指高考作文题目分别指本分的一步棋,庸俗的一步棋和巧妙的一步棋。
- 手筋:大抵是“灵感之下的妙手”的意思,指棋手处理关键部分时所使用的手段和技巧,指代是围棋对杀/治孤/等激烈对抗中使用的各种妙手。严格细分下去,这种妙手还分为:在攻击为筋,在防守度为形。现在我们一般把他们通称为手筋。
- 品:指围棋比赛后分的等级。我国古代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从一到九的名称是: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 段位:用于区分棋手的水平,通常段位分为业余X级、业余X段、职业X段几种阶别。这其中,业余级被分为十八到一级,一级最高;业余段被分为1-6段,6段最高,7、8段是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有的荣誉段位,9段是日本等其他国家所授予的荣誉段位;职业分为一到九段,九段最高。
- 升段:业余级的定级一般较为轻松,可以是数盘棋的定级赛或者简单的考核题或者干脆跳过定级的步骤直接参加定段。在地方的比赛中胜率达标即可升到1-5段,升到6段则需要在省级以上的业余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7、8段则会被给予特定的全国乃至世界业余大赛的冠军。职业段位需要通过职业选手间的定段赛来定段和升段,高段位亦可通过在世界比赛中名列前茅直接获授,九段一般只能通过职业冠军获得,中国唯二的九段女棋手为芮乃伟和丰芸。
其他
- AlphaGo是谷歌深度思维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在2016年1月28日以5:0的比分战胜欧洲冠军樊麾二段;同年3月4:1战胜了韩国职业棋手李世乭,引起热议。2016年7月18日成为围棋世界第一。
- 可是AlphaGo输的那局是卡bug
- 2017年5月柯洁同AlphaGo的新的三番棋大战,这次的AlphaGo较于对战李世石的版本又有所提升,柯洁在第二局中下出了被称作超越当前棋手能力极限的操作,却仍然失败人类是有极限的,所以我不做人了,AlphaGo!存在争议:中国棋界在评价这场比赛时普遍认为如果让柯洁去对战前一个版本的AlphaGo,会得到较于李更好的结果
- 主条目:AlphaGo拟人化
- AlphaGo之后许多更新更强的围棋ai(例如绝艺、星阵、KataGo等)诞生并且也不断迭代进步,不仅贡献出许多妙手,推翻了大量流传许久的定式,甚至已逐渐成为成为大部分棋手日常训练和评价棋局的重要参考。
- 柯洁和战鹰两位棋手在抽象文化中地位重要。
比赛
围棋六大杯赛
六大杯赛一般指代三星杯(KR)、春兰杯(CN)、应氏杯(CN)四年一届,棋界世界杯、富士通杯(JP)已停办,备选的通常为百灵杯(CN)、LG杯(KR)、BC信用卡杯(KR)已停办,备选的通常为梦百合杯(CN)
团体赛
- 一般围棋团体赛指代农心辛拉面杯,比赛始于1999年,每年一届。每届由中国、日本和韩国各派出5名棋手,采用擂台赛的方式,三国棋手轮番上阵,最后留在擂台上的队伍获得冠军。截止2020年1月1日,中国队获得7次冠军,日本队获得1次冠军,韩国队获得12次冠军。
- 其实也有男女混合等一些奇怪的赛事,由于知名度较小就不再提起。
X番棋
围棋的各种比赛中总会有X番棋的说法,其实就是最多下几场的意思,常见的有三番棋、五番棋、七番棋、十番棋
十番棋
- 十番棋也称十局棋,是围棋比赛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中国明清时期,两名棋手以十局为一阶段的对局,先胜六局者为胜方。这种形式的比赛因对局较多,偶然性较小,在中国和日本都流行过。
- 在日本,十番棋是源于日本幕府时期围棋四大家族为争夺棋界荣誉进行残酷争棋的一种赛制,在19世纪末的日本棋界广泛流行。当时的十番棋采取升降制度。如果一方净胜超过四局,比分落后方将被“降格”,即在交手棋份上降一级。在棋手视段位荣誉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失败的代价除了失败本身,还有名誉的受损,其中的残酷之处自不待言。若有一方被击败,本应为平等待遇的胜者一方,便会截然分明地比对方拉开高出一段左右的等级差。之后,败者再也不能与胜者平等对局。
- 比较著名的十番棋有中国古代的血泪十局、当湖十局以及近现代的吴清源十番棋,最近一次十番棋比赛是2014年进行的古李十番棋。
血泪十局
黄龙士是康熙中期围棋霸主,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当徐星友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以激发艺不如师的徐星友发挥全部潜能和棋艺技巧,终于把徐星友“逼”为国手。因为这十局棋对抗得异常激烈,对局者又先后光耀于中国棋坛,于是这十局棋便受到了古今棋家的格外看重,被称为“血泪篇”十局。
清李汝珍《受子谱·凡例》称:“黄龙士与徐星友十局,名‘血泪篇’,是时徐已成二手,黄故抑之以三子,其间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终后,徐遂成国弈。”
当湖十局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浙江平湖对弈,鏖战十余局,互有胜负。二人“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
从棋局来看,关键之处杀法精谨,惊心动魄,可谓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将中国围棋的高远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湖十局”至今仍被认为是我国围棋古谱中的典范。
吴清源十番棋
- 吴清源十番棋,也称“吴清源擂争十番棋”,因为十番棋在日本棋界的独特规则,又作“吴清源升降十番棋”。1939年至1956年间,吴清源与日本第一流棋家(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朋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薰、高川格)之间展开十次升降十番棋比赛。此时,吴清源处于全盛时期,棋艺举世无敌,分别将全部竞争对手击败并让大部分对手降格,自己也被誉为“十番棋的吴清源”。有两盘棋的经历最为知名。
- 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其实这两个人是好基♂友,一起研究了不少新套路,比如“世界流”
- 1941年6月,读卖新闻主办吴清源对雁金准一的十番棋。至1942年5月,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顾及名誉问题,雁金准一退出比赛。
非十番棋
- 七番棋由于赛制过长,通常只安排在某个大赛或头衔的决赛出现。
- 其实五番棋的赛制就已经很长了!棋手又不能天天肝。所以,五番棋一般也至少到半决赛才有。
- 三番棋是最流行的比赛赛制,不过也有一些大赛的决赛还在用,让人困惑。说的就是你,三星杯!
围棋题材的ACG作品
- 《棋魂》
- 《围棋少年》
- 《吴清源》其实不算ACG,但是吴大师必须拥有姓名
出现了围棋的非围棋软件ACG作品
棋牌桌游 |
---|
| 骰子 | | | 棋类 | 布子棋类 | | | 布局棋类 | | | 阶级棋类 | | | 竞速棋类 | | | 强手棋类 | | | 其他/待定 | |
| | 牌类 | 扑克 | | | 接龙 | {{#vardefine:end|endless}}{{#vardefine:pick|null}}{{#vardefine:color|null}}{{#vardefine:css|null}}{{#vardefine:url|null}}{{#fornumargs:num
|value
|[[{{#var:url}}| {{#var:pick}}]] • {{#vardefine:pick|null}}{{#vardefine:css|null}}{{#vardefine:url|null}}{{#vardefine:color|null}}}} | | 麻将 | | | 其他 | |
| | TCG | | | TRPG[+] | | | 桌面战棋 | | | 社交推理类桌游 | | | 德式桌游 | |
|
- ↑ 现在有很多棋盘使用字母来标注一个方向的序号以免混淆。
- ↑ 因为棋盘边界的存在,一般角上一子的子力大于边上一子大于中腹一子,故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一说。
- ↑ 口语里对“空/地”、“实空/地”的区分通常并不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