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英语:spinning top;日语:独楽)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玩具,同时也是ACG作品中出现的道具。
陀螺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玩具之一,人们在伊拉克发掘出了近六千年前的陶制陀螺。[1]陀螺在多地独立起源,从爱尔兰到契丹,世界处处出现着陀螺的身影。埃及的图坦卡蒙王陵墓中发现了近公元前1300年的木制陀螺[1],而打陀螺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中国[2]。
最基础的陀螺利用手直接拧来提供一个最初的力,此类陀螺后面在顶部加了根棍来便于手捻,再之后又出现了倒过来利用棍端触地的“蘑菇陀螺”。此外还有用长绳缠绕陀螺并甩出来提供力的形式,中国所熟知的打陀螺便是在此基础上用鞭子继续抽打陀螺来持续提供旋转的力。在1852年陀螺仪发明后,除了在之后成为了机械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小玩具。
陀螺的玩法有基本的比谁的陀螺转得久,也有让陀螺之间碰撞对战来使其他陀螺停转或飞出场地。此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也流行一种在手捻陀螺四周刻上不同字符来看停下时在哪一面的类似骰子的玩法。
1999年7月[3],TAKARA(现TAKARA TOMY)基于日本一种传统的陀螺类型“贝陀螺”(ベーゴマ/貝独楽)制作了一种现代化的陀螺玩具“战斗陀螺”(Beyblade)。贝陀螺发源于平安时代[4]的京都、大阪地区[5],是将海螺的顶部削平后再将沙土、铅或黏土灌入其中所制成的陀螺,之后传到江户后也产生了不带填充物的版本(同时因为江户口音
为了对该玩具进行宣传,1999年8月同名漫画开始连载[3],2001年1月同名动画开始播放[3],这使得其在全日本的小学生当中掀起了热潮。当其传到中国后,一些厂商对其进行了模仿,同样在影视方面投资宣传,让此类新型陀螺在中国也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乃至现在许多人提到陀螺的第一印象便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