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套娃(俄语:матрёшка;英语:matryoshka;日语:マトリョシカ)是由俄罗斯出产的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和玩具。
“套娃”在俄语中称为“玛特廖什卡”(матрёшка,matryoshka)。中文圈为了表述明确,常冠以国名而称之为“俄罗斯套娃”。
套娃多是由绘有彩色图案的多个空心的人偶娃娃一个套一个的嵌套组成,可以嵌套多层。套娃的开口在底部,且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放置。传统套娃为木材质,后来偶尔也有其他材质(如陶瓷、金属、塑料等)。
嵌套结构的彩绘木质玩具在俄罗斯传统中早为人知(例如俄罗斯传统的复活节彩蛋)。但现代意义上的套娃公认是1890年,在出版商、印刷商和书籍销售商阿纳托利·马蒙托夫[1]创立的儿童教育工作室中,由阿纳托利作为实业家与艺术赞助人的弟弟萨瓦[2]庄园内一位美术画家兼舞台布景设计师、建筑师——谢尔盖·马柳京[3]担任设计并绘画,木雕师兼人偶师瓦西里·兹维奥兹多奇金[4]负责雕刻而诞生,同年就作为玩具和纪念品大规模生产。
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手工艺品展上套娃获得奖牌,但由于同年的经济危机,儿童教育工作室被迫关闭,不过套娃的制作工艺没有丢失,而是转移到位于莫斯科东北偏北71公里,自14世纪以来就是木雕与玩具制作中心的古镇谢尔吉耶夫[5](Сергиев Посад,Sergiyev Posad),谢尔吉耶夫也因此成为知名的套娃制造中心。
自1904年收到来自巴黎的大笔订单后,套娃开始走出俄罗斯,并最终成为一种为世界各地熟知的玩具。
在ACG作品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替身能力。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可以把自己一层一层的剥下来,最终形成多个分身/替身。可以像套娃那样大小不一,也可以利用后期施法让其变成一样大小。套娃的最中心就是施术者本体通常瘦骨嶙峋且没有穿衣服。代表角色为《一人之下》的唐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