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劳森是由网易游戏所制作的游戏《第五人格》中的登场角色。
穿过悠长的时间隧道,在真理的门前叩求无果,她决心转身抓住来自“神祇”的救赎
小镇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知道劳森家这对“背对背相连的姐妹”。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们就被判定很快会死去。幸运的是,父亲和母亲出于虔诚的信仰,始终拒绝放弃她们,并为她们赋予了名字——艾维与伊迪斯。
年幼的艾维还记得家中的笑语欢声是如何消融于沉默,而来自墙外“善意”的试探,又是如何变成满怀恶意的引诱的。
对周遭的抗拒,连同一项决定在艾维心里扎了根——她的执拗并没有导向理想的结果。严重的创口感染在分离手术后的第六天带走了伊迪斯,也带给她随时会被夺去生命的残疾。第一次真正直视伊迪斯的正脸,年幼的艾维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荒诞:当灵魂离开伊迪斯的肉体的时候,她近乎感受到自己的死亡。
“新生”向来是为绝望的人准备的,在艾维远渡重洋,来到新的学府的几年间,她表现出惊人的学术天分,并结识了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友人。
而与友人醉心精神疗愈领域不同,艾维对灵魂学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继而相信一旦灵魂与精神能够被精确的描述、测量与研究,这种超越性的、终极的知识,将能够填补她内心最深的亏空。
或许是被她的执迷所打动,友人对于她的研究,从最初的不解,慢慢转变成了激励,甚至会从精神研究角度提供一些药理性的技术支持。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艾维发现自己罹患了间歇性的失忆症,并总是沉浸于某些给人怪异感觉的梦中,但这不全然是坏事,在那短暂的记忆罅隙中,艾维体验到了跨越了时间,从亘古之远的某一个瞬间,轻巧、灵活地跳跃到“当下”的感觉。远古的地球,那些巨大而繁茂的原始植被、水中矿石的气息,似乎方才从身边消散不久。
可惜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久,完成学业后,友人离开了,那种感觉也日渐稀释淡薄,直到艾维收到了一些文献残卷和一本日志,其中的内容能够为自己离奇的症状提供完备的解释。纵使这位记录者拥有相当专业的学术素养,这些文字仍然像是一个精神异常者的疯言妄语:一种极为古老的存在,在不同的空间、时间中自由穿行,牢牢占据被俘者的大脑和心智。
艾维主动抓住了这根脆弱的稻草。在神智清醒的时候,她感到自己曾变化为某种不可名状的异类,三只巨大的眼睛不自然地镶嵌在眼眶中,而她人类的喉咙则发出一些不可理解的、粗野的音节,但她坚信这是一种“馈赠”。
渐渐地,艾维也不再在学校里露面,没人知道她是否又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或是去了什么更加遥远的地方。
【远古之面】
求生者在距“艾维”15米范围内看到“艾维”的面容时,会每秒增长4点侵蚀度。
【侵蚀度】
侵蚀度累积到100点后求生者将不受控制地移动3秒,若此时求生者在“艾维”的恐惧半径内,则会缓慢向“艾维”移动3秒。当求生者脱离“艾维”的恐惧半径3秒后,侵蚀度开始以每秒10点的速度降低。在有求生者入座的狂欢之椅20米范围内,侵蚀度的增长值为常规状态下的0.7倍。
【幻视】
伊斯人占据着名为“艾维”的躯壳,并能够自由地进行融合和剥离。在“艾维”或伊斯人的恐惧半径内时,所有求生者的视野范围缩小。
【伊斯人】
伊斯人将从“艾维”的实体中脱离而出,操控对象切换至伊斯人。当伊斯人处在脱离的状态时,操控对象可以进行自由切换。当操控对象为“艾维”时,使用技能可使伊斯人返回并融入“艾维”的实体。
实体能力:
【意识转移】
伊斯人将从“艾维”的实体中脱离而出,操控对象切换至伊斯人。当伊斯人处在脱离的状态时,操控对象可以进行自由切换。当操控对象为“艾维”时,使用技能可使伊斯人返回并融入“艾维”的实体。
【异族本相】
当操控对象为“艾维”或未寄宿求生者的伊斯人时,使用技能可以短暂显露“远古之面”。当操控对象为寄宿状态下的伊斯人时,可通过长按技能键选取位置,向求生者短暂显露“远古之面”。若求生者在操控对象的15米范围内看到“远古之面”,将会被打断当前行为,并增加40点侵蚀度。
【精神寄宿】
伊斯人可以寄宿求生者,每个求生者被寄宿的冷却时间为40秒,求生者倒地后会清除被寄宿的冷却时间并使伊斯人脱离寄宿状态,寄宿后伊斯人将跟随求生者移动,同时盗取该求生者所能获取的轮廓信息、快捷消息,并在求生者脚下生成标记,指示求生者当前的镜头朝向。寄宿成功后会在被寄宿的求生者身边生成一个侵蚀陶片,侵蚀陶片在生成后的40秒内无法被破坏。
【侵蚀陶片】
在侵蚀陶片10米范围内的求生者会受其影响每秒增加9点侵蚀度。侵蚀陶片的存在上限为6个,超出上限时将销毁最先生成的侵蚀陶片,侵蚀陶片的最大存在时间为150秒。
【空间传送】
“艾维”可以传送至未处于被破坏状态的侵蚀陶片处,每个侵蚀陶片的传送冷却时间为45秒。
【寄宿渴求】
每个求生者被寄宿的冷却时间降低至30秒。
【侵蚀传送】
“艾维”进行传送后,将释放一次以该侵蚀陶片为中心的“远古之面”环绕效果,令侵蚀陶片影响范围内的求生者增加40点侵蚀度。
《一则被翻开过的留言》
我想或许有一天你会回到这里,接着发现这则留言。为这段你曾同样付出了慷慨支持的研究寻找一个尾声。
自我来到英国求学的这段日子,我未曾向任何人吐露过我的往事。直到最后,或许也只有你了解过其中的些许细节。在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我正计划启程随一支队伍回到澳洲,根据我所收到的日志和残卷上的信息,去寻找关于那种——“全知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相关的真相。
我知道我的身体状况,绝对无法支撑我完成这次异想天开的旅途:穿越沙漠和密林,人迹罕至之处。死神依旧在无声地注视着我,在许多个冷汗淋漓的夜晚,我的身体如坠冰窟,而胸口心脏的位置却烫得像炭火。
每当我感到疼痛的时候,我想到伊迪斯,也想到父亲曾在我小时候告诉我,她去往了一个远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又或许,她以某种我们所无法触知的形式存在着,总之——生命的结束并非一种彻底的消亡,并非堕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无所凭依的空无。
这些谈话在我的余生成为了一种不彻底的寄托,也是一种不彻底的诅咒。
刨根问底的人需要一个答案,无论这个答案是否能够如愿给我宽慰,它本身的分量已经比我的性命更加沉重了。我知道你似乎也许多年间试图追寻“某种答案”,我相信你能理解我的心情。
(字迹从此处变得更加潦草、急迫)
或许正因为时日无多,我才能毫不犹豫地开始计划这趟行程。可喜的是,前段时间,我从一些先行的调查员那里收到了一些玄武岩石块,上面的痕迹并非天然形成。虽然在河床的作用下,表面的痕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这是一种从未见过,当然,也从未被破解过的文字。它们与那本日志上被转拓的图案非常相似。
一些人认为这些图案相当古怪,那些曲线以一种怪异的方式扭结、排列在一起,从视觉上就使人感到毛骨悚然,而我却感到异常熟悉。我确信我曾在那些梦境中见过,甚至理解与使用过它们。
另外一些分析说明,这些石块或许是某种大型结构的一部分——某种我们暂时被认为是“建筑”的碎片,它们曾经具有异常工整的形态。探险队所探索的区域实际上非常开阔,地上的部分未见任何与其相关的遗址,而转换思路后,我认为我们可以随着水流追溯到地下的部分。
——或许地下存在着某种巨大、巍峨的结构,至今未有人探寻至此,它们至今仍被封存在地球的漫长往事中,像是一张离奇的、属于深渊的巨口。而对于一个之于宇宙的尺度如此渺小无知的求问者来说,如果我有幸能够抵达彼处,这份狂喜将足以让我反刍一生。
曾经,我在学会所参与,并深信不疑的关于灵魂的研究,均被证明是可笑的骗局。在那时候我决定性地意识到,或许人类——至少是这个时代的人类,尚无カ将“灵魂”作为一种实证的、基于理性的课题,并得出这个课题某种背后不 可撼动的答案。
或许我会成为那个幸运的人,原谅我还是忍不住这样期盼。
再会了,友人。依旧感谢你对我叙述的故事抱有一种稍带距离感的兴趣,并愿意投身其中。或许当你追溯这次注定失败的行程时,会发现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超越“失忆症”、“伪记忆”或其他什么的可能性。
| 角色设计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