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尊氏(
足利贞氏次子,因兄长高义早逝而成为嫡子,15岁元服时拜领镰仓执权北条高时赐字而名为“足利高氏”。是河内源氏义国流足利宗家8代栋梁。
后醍醐天皇发起倒幕运动之际,被幕府派往镇压的路上和天皇的使臣接触,后倒戈反攻幕府军,成功夺取京都攻灭镰仓幕府六波罗探题,以倒幕头号功臣和武家栋梁身份被天皇器重,委以左兵卫督等官位,并赐予自己名字(“尊”治)令其改名“足利尊氏”,希望其统领武家。
但希望担任征夷大将军的尊氏显然志不在此,一方面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仅仅不到一年就出篓子,武士阶级怨声载道,且借着讨伐北条时行发起“中先代之乱”的机会不顾天皇反对私自出兵,并在关东扩大武家统治。
足利尊氏的身份和行为得到广大武士阶级的支持,也终于和素来忌惮武士的后醍醐天皇反目。双方开始交战,足利尊氏击败新田义贞,但不敌从奥州千里急行军赶来勤王的北畠显家,败走九州,数万兵力一度仅剩下数百人。
身逢绝境的足利尊氏,在弟弟足利直义的鼓舞下,奋起杀败前来追击的菊池武敏大军,在九州立稳脚跟后拥立另一名被废的天皇量仁(即光严天皇),使日本首次同时出现两位天皇,并在仅仅数月后就卷土重来,击败楠木正成和新田义贞攻入京都,不光开启室町幕府成为首任征夷大将军,也从此开启了日本的“南北朝”时代。
室町政权下,尊氏和直义以二头政治的方式管理幕政,一边四处迎击南朝官兵,将新田义贞、北畠显家等强敌一一歼灭,后醍醐天皇也因连串失败忧愤而死。但在征战过程中,执事高师直和其弟高师泰也因居功自傲,和掌管幕府内政的足利直义发生冲突,引爆名为观应扰乱的内讧。
观应扰乱使室町幕府内部产生分裂,足利直义率领大量的足利一门、以及亲族上杉氏投降南朝,多次击败尊氏,最终迫使尊氏流放高师直兄弟,令足利兄弟暂时和解。直义虽然重回室町政权然而事情远没结束,尊氏以废除北朝为条件投降南朝,趁机对势单力薄的弟弟直义发起最后的进攻,在萨埵山合战中逮捕了直义,直义也迅速死去(传说是尊氏下手将其毒杀)。
足利直义死后,其养子(足利尊氏亲生庶子)足利直冬和南朝北条时行、新田义兴等人联合进攻室町幕府。尊氏再次出马关东击败南军捕杀北条时行后,准备掉头和进攻京都的足利直冬决战时因背疮而去世,享年52岁。
足利尊氏开创室町时代之余亲手葬送了后醍醐天皇心心念念的王政复古,让日本回到武家政治的同时令天皇的独裁集权之梦化为泡影。因此在天皇重掌权力的明治维新时期,楠木正成等老对手被日本官方无限尊崇,相比之下足利尊氏被打为逆贼,其后裔足利惇氏也受到波及,从明治维新后到二战日本战败前的数十年间在日本社会上屡屡遭受不公正待遇。二战结束后,曾经的“反贼”们因皇国史观的崩塌而全部得到重新评价。1991年大河剧《太平记》的播出,更是重新正面描述了足利尊氏这位曾经的重磅“反贼”,成为开拓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