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条目介绍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上古四凶之一的饕餮。关于“饕餮”关键词的其他条目,请见“饕餮(消歧义页)”。 |
---|
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Kira~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
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或
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饕餮
古籍形象

出自清代吴任臣《山海经广注》
饕餮(英语:taotie;日语:饕餮()/トウテ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兽、怪物。
又名“狍鸮”。
在ACG作品中,饕餮以及以饕餮为原型的形象时有登场。
简介
饕餮
相传,饕餮是“上古四凶”之一,而四凶被视为是被舜帝流放四方的四个凶神(另三个为梼杌、混沌、穷奇)。现代的考证,一般认为,其原型可能是不服舜帝统治的某个部落酋长。
饕餮在中国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形象也有一定差异。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古代地理神话书籍《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神异经·西南荒经》载:“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
另外,在一些传说版本中,饕餮也被视为龙生九子之一。
后世流传的饕餮形象多为贪婪、暴食、贪吃、食量大的形象。
而现代的ACGN作品中(特别是中国背景的神话、武侠、仙侠、玄幻题材中),饕餮是广为使用的素材。
饕餮与人类文化
- 饕餮兽面形状的花纹“饕餮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及早期玉器)上常见的花纹,而且历史悠久,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饕餮纹。
- 根据饕餮暴食的特点,现在多用“饕餮”表示贪婪或贪吃、大吃大喝,如“饕餮盛宴”,但该词偏贬义。而同样源自饕餮的另一个词语“老饕”则偏向中性词,形容爱好美食之人(
也就是吃货)。
- 饕餮在文艺创作中,常被塑造为暴虐、贪吃的凶恶怪物、凶兽。
ACGN作品中的饕餮
- 关于萌百中的饕餮类角色见分类:饕餮。
《魔都拳侠传》的恶仙人“四凶”之一饕餮。
(待补充)
ACGN作品中的饕餮相关事物
(待补充)
饕餮的艺术形象举例
ACG作品登场的各种生物 |
---|
| | | 现实动物(真核域动物界) |
---|
| 脊索动物门 | | | 无脊椎动物 | 节肢动物门 | | | 软体动物门 | | | 环节动物门 | | | 多孔动物门 | | | 刺胞动物门 | | | 棘皮动物门 | |
|
|
| | | | 现实其他生物(古菌域、细菌域、真核域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