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物种是极危保护物种。
该物种的野生种群时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在野外即将绝灭的几率非常高,或许再不久我们想要在野外再见到它们会成为奢望。西表山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iriomotensis;日语:イリオモテヤマネコ;琉球语:ヤママヤー)是食肉目猫科的一类动物。
西表山猫,又称西表猫,是一种仅生活于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八重山群岛里的西表岛当中的动物,在当地语言中称为ヤママヤー(Yamamaya,意为“山猫”),同时一般也认为岛民在过去常说的不明生物ヤマピカリャー(Yamapikarya,意为“山里发光的东西”)的真身就是西表山猫,故现在也常用ヤマピカリャー称呼。其在1965年被作家、动物研究家户川幸夫发现,并经京都大学的今泉吉典博士研究认为是新物种,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两千万~五百万年前在中国大陆生活的古代猫的遗存,不过经DNA检测,现在认为其属于豹猫的亚种。在发现当时有约50~70只,经过保护有所增长,不过在2008年的调查当中,整个族群仍只有约100只左右,且有减少的倾向。
西表山猫的祖先在约24万~2万年前从大陆来到了琉球群岛,随后留在了西表岛独自演化,可以说是成为岛屿前的“活化石”。其个体大小比家猫微大,全身有着浅浅的斑点花纹,体长腿短,耳朵偏圆且耳背有白斑,眼部周围为白色,尾巴较粗。生活方式偏夜行性,喜好低海拔的森林、湿地、河流。由于在西表岛内产生了适应性的演化,其非常擅长游泳,时常潜入河中捕鱼充饥,同时由于岛内的食物稀少,其扩大了狩猎范围,从爬行类到两栖类的多达79种动物都在它的食谱上。
由于种群生活空间局限于西表岛内,西表山猫数量稀少,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在人类高度活动的现代,西表山猫的生活空间被大大压缩,常常因为交通事故以及家猫携带的猫免疫缺陷病毒受到威胁。为此,西表岛全岛限速40km/h。在1972年(昭和47年)5月15日,西表山猫被日本认定为天然纪念物,1977年(昭和52年)3月15日认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进而增加了知名度。作为冲绳县最具代表性的特别天然纪念物、保护动物之一,西表山猫时常作为以冲绳县特别是西表岛为舞台的作品内的元素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