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扮演曹操,凭借庞大的骑兵军团和诡计多端的手段一统中国。魏国的独特单位有虎豹骑,一种通过击杀单位来升级的骑兵,以及鲜卑掠骑兵,一种能向敌军倾泻箭雨的骑射手。 | ” |
——游戏内说明书 |
魏国是《帝国时代Ⅱ》资料片“三国演义”中登场的东亚文明。《帝国时代Ⅱ》中的魏国文明基于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魏国(曹魏)和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的北魏(鲜卑骑射手和奇观反应了这点)。
(PLACEHOLDER)
虎豹骑
虎豹骑为东汉末年时曹操选编精锐所组成的骑兵劲旅,依史料记载推断,其存在时间可能仅于东汉建安年间,曹丕建立曹魏之后应被改编入名为“武卫营”的禁军中
鲜卑掠骑兵
处于中国北部的曹魏政权和北方诸多游牧民族之间存在大量军事和非军事上的交流,鲜卑是北方多个游牧民族中的一支,在东汉末年他们向曹魏政权效忠,向其进贡的同时为曹魏提供士兵帮助平叛,在和中原的交流中鲜卑部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在晋朝灭亡后,鲜卑人在中国北方陆续建立了多个政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魏,北魏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到来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曹嵩之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丞相、外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东汉末年主要群雄之一,职位为丞相,为汉末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亦是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其子曹丕建立曹魏,追尊其庙号为太祖,追谥武皇帝。
早年与袁绍相处甚厚,袁绍与何进欲尽诛阉宦,引董卓入京。后董卓祸乱朝野,授予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与曹操共事。曹操更名改姓,东归陈留,聚义兵随多路诸侯一同讨伐董卓。后联盟破碎,曹操自行发展,实力逐渐积累。后董卓伏诛,操讨陶谦,征张绣,灭吕布,败袁术,在中原成功立足。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颇为强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击破袁绍大军,并持续向北,克灭袁尚、袁谭,北击乌桓一统北方,实力雄厚,睥睨天下。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发兵南征,刘琮束手,收服荆州。于是曹操决定继续南下,发兵二十余万,自称八十余万,意欲统一南方。然而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元气大伤。建安十六年(211年),在渭南之战击破关中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曹操薨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于建安年间权倾天下,在世时官至司空、大将军,自任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汉献帝沦为他的傀儡皇帝,实际上由曹操掌管大权,故而诸葛亮称其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方则称为“奉天子以令不臣”。其被指为人多疑,长久以来以“奸雄”的形象流传于世。但其为人也以礼贤下士而著称。其文笔为人称颂,诗文也流传于世。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失。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称曹操为“三绝”中的“奸绝”。
步兵、射手、骑兵每分钟被动生产1.2食物
屯田制又称屯垦,西汉时期,驻守边疆的将士就在边境地区实行一种戍卫与耕作并顾的制度,即可解决戍边将士的补给运输问题,又可开发边疆,巩固边防,到了曹魏时期,屯田制被推广到全国,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为曹魏的经济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骑兵单位近战护甲+4
明光铠是中国东汉末期出现的一种铠甲,其特点就是甲片外露,因需要大量保养,甲片常打磨得非常光滑,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因而得名
嵩岳寺塔
注意:该建筑始建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时期而非曹魏时期。
游戏中的魏蜀吴三者使用和中国同样的语音。
村民:
军事单位:
僧侣:
国王:
英雄(曹操):
注:没有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虽然正史并未将曹操视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但世人普遍认为曹操才是魏国的缔造者。曹操在公元 184 年的黄巾起义中声名鹊起,并于公元 190 年与刘备、袁绍和孙坚等人共同讨伐董卓。董卓死后,曹操的狼子野心在他的老盟友眼中变得更加明显:他以陶谦涉嫌参与杀害自己的父亲为借口,对陶谦和徐州发动了残酷的报复。这场战役导致数千平民丧生。公元 196 年,曹操挟持了傀儡皇帝,并自封为汉朝丞相,掌控了汉朝的政权
在征服了其他各路豪强之后,曹操开始向北扩张领土,与昔日的盟友袁绍对抗。他在黄河岸边的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袁绍战败后,他那些争斗不休的儿子们无法团结起来应对曹操的威胁:曹操在大约七年的时间里夺取了袁氏家族控制的所有北方领土,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对北方的征服使他获得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他最著名的部队之一是他无比宝贵的虎豹骑,这是一支重装骑兵单位,是他的私人卫队。他对北方部落的征服也使他能够吸纳被他征服的军队中的士兵,比如他在公元 207 年的白狼山战役中征服的鲜卑部落的掠骑兵
在扩建军队后,曹操率军南下,于公元 208 年在赤壁与刘备和孙权交战 (赤壁之战),由于水军实力较弱,军营疫病横生,他在此战中败北。他从未征服过长江以南的任何地方,但却在公元 216 年被汉献帝封为魏王
曹操不仅以军事才能著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于公元 210 年在邺城修建了著名的铜雀台。铜雀台不仅是曹操吟诗作赋的场所,还是用来颂扬他功绩的地方。他的子嗣后代也继承了他高超的诗歌造诣
公元 220 年,曹操去世。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了曹操的儿子和继承人——曹丕,魏国正式建立。曹丕仅在位六年,于公元 226 年去世,由其子曹叡继位。曹叡一直统治到公元 239 年,后指定他的养子曹芳为继承人,但当时曹芳年仅七岁,因此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司马懿长期效力于曹氏家族,深得军心。公元 249 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挟持曹芳并诛杀曹爽。此举实际上宣告了魏朝的终结:此后的一系列傀儡皇帝均受司马懿及其后代掌控,直到公元 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迫使曹奂退位,由此建立晋朝。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 420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