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探索整个亚洲最具文化活力和令人垂涎的地区之一!在富饶的印度次大陆,无数的战争在这片千国之地日复一日地循环着。指挥数以万计的致命的骆驼和坚固的大象射手驱逐您家园的入侵者,赢取您必有的繁荣,但您的帝国和事迹将经受时间的考验。 | ” |
| ——印度文明在决定版初发售时游戏内说明书 | ||
| “ | 在抵御外来入侵的同时,宣称那多样化民族聚集的土地以及获利丰厚的贸易路线的所有权——或者自身也成为入侵者的一部分,印度斯坦的独特部队是古拉姆长矛兵,擅长对抗大量弓箭手的重装步兵,以及帝王骆驼兵,强大的重装骆驼兵的独特升级。 | ” |
| ——印度斯坦文明在《印度王朝》游戏内说明书 | ||
印度是《帝国时代II》登场的南亚(蛮王崛起前为中东)文明,登场于资料片《失落帝国》,基于位于印度次大陆的中世纪印度和莫卧儿印度,专注于骆驼骑兵和火药单位。
在《帝国时代II:决定版》的DLC《印度王朝》中,印度文明的一些特性被修改,成为新的印度斯坦文明。拥有了新的文明徽章、独特单位和独特建筑。
印度是存在了数千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世纪印度也受到伊斯兰教传入的影响。印度军队历来依靠大象,因此为了描述这一点,他们将骑象射手作为独特单位。中世纪印度北部还引入了骆驼作为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还对重装骆驼骑兵进行了独特升级,使其可以升级为帝王骆驼骑兵,他们的团队奖励也强化了骆驼骑兵,使他们对建筑物有额外的攻击加成的同时获得更强的护甲。
中世纪的印度是一个高度先进的文明,他们从中国人和撒拉逊人那里学到了火药的秘密,因此为了反映这一点,他们的火枪手比其他文明更强大,帝王时代独有技术印度火铳使得他们的火枪手射程增强。印度王国非常富裕,通过城堡时代的独特技术“苏丹王”让所有黄金收入(包括圣物和贸易)增加10%来体现这一点。
捕鱼是印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渔民工作效率更高,收获的食物更多。 由于几个世纪以来人口的稳定增长,所以印度人随着文明的发展村民的成本会越来越便宜。
游戏里的印度斯坦基于多个波斯化印度王朝例如莫卧儿帝国、伽色尼王朝、德里苏丹国和古尔王朝,涵盖了大量的民族例如旁遮普人、普什图人等
他们专注于骆驼骑兵和火药单位,印度斯坦人无法使用骑士,但是他们可以把骆驼兵升级到帝王级别,配合文明加成使得他们的肉搏能力可以达到其他文明的强力重装骑兵水平,同时他们拥有独特部队古拉姆,这是一种机动性极强的高远防步兵部队,极其善于对付远程部队,为帝王骆驼对射手弱势的弱点做掩护,印度斯坦作为南亚四大文明之一,他们是唯一一个没有象兵和骑象射手的,但是他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使用骑射手的南亚文明
中世纪的印度是一个高度先进的文明,他们从中国人和萨拉森人那里学到了火药的秘密,因此为了反映这一点,他们的火枪手比其他文明更强大,帝王时代独有技术印度火铳使得他们的火枪手射程增强。印度王国非常富裕,通过城堡时代的独特技术“苏丹王”(现在的大干路)让所有黄金收入(包括圣物和贸易)增加10%来体现这一点,同时他们可以建造独特的商队旅馆,这是一种可以加速并且治疗商队的独特建筑物,使得他们在缺乏黄金的后期游戏里获得更加强韧的战斗力
骑象射手
古印度人是最早驯养大象的文明,大约在4000年前就已经在印度河流域出现,用以农业。大象最早是在公元前1100年投入战场,并在一些梵语歌谣中被提起。他们用来践踏敌军,或是用弓箭、投矛居高临下歼灭敌人。而象群的高护甲让他们不易在战场上受伤。
古拉姆
Ghulam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仆人”,指的是历史上侍奉多个穆斯林王朝例如黑衣大食王朝、萨法维王朝、奥斯曼帝国的奴隶性质的士兵,在莫卧儿帝国时期也可以看到他们活跃在印度的身影
帝王骆驼骑兵
骆驼骑兵是沙漠作战史上的常见元素,因为骆驼的高度适应性。他们在干旱无水的环境比起马匹更适合作战。而且骆驼的气味也能让马匹感到戒慎恐惧,所以在历史上又是有效的骑兵武器。而在印度德干高原的干旱环境中,他们对于骆驼骑兵的运用更是广泛。
商队旅馆
Caravanserai是古代贸易路线上提供给长途跋涉的商人住宿的旅馆,它在古代历史上的商业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以及横跨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大干路都可以看到这种旅馆的踪影
所有黄金收集速度+10%
大干道是一条连接中亚地区和印度次大陆的亚洲最古老的主要干道之一,全长3670千米,孔雀王朝的旃陀罗笈多于前3世纪修筑了纵贯古代北印度的高速公路其后继者阿育王也对该道路进行了修筑,几个世纪以来,这条公路一直是该次大陆的主要贸易路线之一
12世纪末北方的伊斯兰政权入主北印度,带来伊斯兰文化。其统治者被称为苏丹,是以这段时间的政权又被称为“德里苏丹国”。苏丹治下的北印度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游戏为了反映此史实,将其以特殊科技的方式呈现,并设定为提升经济实力内容。
火枪手射程+2
“Shatagni”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思是足以毁灭百人的大焰。根据史诗内容,是一种八轮重型火炮。游戏中为了凸显此文化意涵,遂用以增强火枪手的射程。

失落帝国~非洲王国:古尔墓庙 (Gol Gumbaz)
蛮王崛起~公爵的崛起: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 (Brihadeeswarar Temple)
印度王朝:胡马雍陵 (Humayun's Tomb)
建于1570年,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东南郊亚穆纳河畔。此陵是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布尔之子,帝国第二代君主胡马雍及其皇妃的陵墓。胡马雍陵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结合,并为印度第一座花园陵寝
《被遗忘的帝国》版本中,印度人的语音直接使用《帝国时代III》的同名民族的语音,所以会出现不合时宜的词语,例如村民的“Hello”
非洲王国版本印度人有了新的配音,使用印地语。将“Hello”改成了“Namaste”。
印度的历史自公元前 4000 年的青铜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第一个文明:现在叫印度河文明或者哈拉帕文明,出现在肥沃的印度河谷上。在早期的生产发展中,他们确立了印度的文化基础,发展了种姓制度,还编撰了吠陀经。吠陀经是早期梵文典籍的文集,对后世印度的政治体制和宗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雀王朝 (公元前 322 年至公元前 185 年) 瓦解之后,印度直到中世纪末才再次出现统一的政权。这其中漫长的岁月里一直都有多个小国在此衰彼长的争斗着:
笈多王朝 (公元 320 年至 600 年) 曾用武力征服和政治联姻的方法统一了北印度。由于国王的贤明统治,这个王朝得到了和平而富强的发展:这段时期的文化,科学和建筑艺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因此这也被称为黄金时期。然而到后来,国内因素,匈奴入侵和中亚贸易交流的中断最终导致笈多王朝的解体
在 8 到 10 世纪之间印度内有三个国家为了争夺恒河平原的经济利益而发起战争。这场的长期争战被称为三国争霸,其主要目标是控制“曲女城” (即今印度北方邦的卡瑙季)。西北的瞿折罗-波罗提诃罗王朝 (公元 550 年至 1036 年),东北的波罗王朝 (公元 750 年至 1174 年) 和南边的拉什特拉库塔王朝 (公元 753 年至公元 982 年) 都宣称此处归自己所管辖。在两个世纪的争夺战中曲女城多次易主,但最后并没有真正的赢家,连年争战让国王们都忽视了他们的内政和经济发展,很快他们的诸侯们都纷纷宣布独立
在 10 到 13 世纪之间南印度的朱罗王朝应该是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他们不仅在鼎盛时期时一统南印度,还打开了海洋边界,征服海外土地,而且建立了与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个海上政策让朱罗王朝在当时的整个东亚都很有影响力。朱罗王朝还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见美轮美奂的朱罗雕塑,罗茶罗乍一世修建的布里哈迪锡瓦拉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塔之一
长期的群雄割据局面让印度成为多种文化的大熔炉。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古印度教之外,佛教和耆那教也曾很盛行。此外,中世纪时还有第四种重要的宗教:回教 (伊斯兰教) 在 7 世纪传入印度,并在 12 世纪进入了印度的政治舞台。当时中亚国家的纷争迫使土耳其人向北印度转移,入侵者随后在 1206 年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这个政权的全盛时期苏丹王曾统治着北印度和中印度,并且还是少数能抵挡住蒙古入侵的国家。在之后的 5 个苏丹王朝先后统治的 300 年里,苏丹政权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力量,是威望的象征,有着无法想象的财富。公元 1526 年德里苏丹国被一个新的势力:莫卧儿王朝所灭,这标志着印度中世纪的结束,经历了孔雀王朝之后一千多年的分裂局面,印度半岛终于再次有了统一的政权。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现代印度的北方地区主要由笈多帝国统治。在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统治下的鼎盛时期,这个短命国家的领土从印度河延伸到恒河三角洲。尽管笈多帝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因扩张过度,导致容易受到外敌入侵。来自西北部的游牧民入侵一直困扰着这个国家,而当地极端的气候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洪水更是心头大患。这个国家不到公元 6 世纪便宣告灭亡,但给后来的政体上了深刻的一课。
笈多帝国灭亡后,其属地被无数大小势力所瓜分。这些势力都无法与笈多王朝相匹敌,但它们继承了笈多王朝的优势和进步之处:复杂的分工体系、重大的科学成就、繁忙的贸易网络和强大的军事技术等等。梵文史诗讲述了 7 世纪一位能力超群而又宽宏大量的统治者曷利沙·伐弹那,他联合其中一些政体拼凑成了一个伪帝国,但他的国家存在时间也不长。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随着穆斯林入侵浪潮涌入印度次大陆,新的威胁出现了。虽然巴帕·拉瓦尔 (8 世纪) 等印度统治者最初成功地遏制了汹涌而至的入侵,但随着威胁逐渐扩大,本就分崩离析的印度各邦无法组织持续抵抗。在兴都库什之外,强大的图尔科-波斯穆斯林王朝正在崛起:伽色尼人在现代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境内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位臭名昭著的统治者马哈茂德·伽色尼 (10 至 11 世纪) 发动了 17 次独立战役,掠夺印度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伽色尼王朝之后是另一个强大的王朝古尔王朝,后者在 12 和 13 世纪推翻了伽色尼王朝并进一步深入印度。这两股势力都以大量使用古拉姆而闻名。古拉姆的意思是被训练为职业士兵的奴隶,并成为主宰战场和宫殿的战士精英。
古尔人入侵是一个分水岭时刻,因为他们带来了永久性影响。尽管前几位统治者仅仅领导了掠夺和破坏运动,但在吉亚斯和穆罕默德兄弟的领导下,古尔人打败了阿杰梅尔的布里陀毗罗阇·楚罕,并取得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永久控制权。他们的继任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创建了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德里苏丹国 (13 至 16 世纪)。该国基本上由穆斯林战士精英组成,统治着在文化和社会上占多数的印度人口。与历史上许多征服者一样,德里苏丹人认为延续新帝国的制度比起试图推翻现有制度并施行其自身的制度要稳妥得多。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是动荡的世纪。德里苏丹国及其邻国受到蒙古人连续入侵的困扰,虽然蒙古人未能取得显著的持久成果,但破坏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1398 年帖木儿的入侵尤为残酷,这场入侵撕裂了印度北部,并让曾经辉煌的德里城变成停尸房。一个多世纪后,又一位来自中亚的波斯军阀,莫卧儿征服者巴布尔在他的《巴布尔回忆录》中表示他看到了一块尚未从过去几个世纪的蹂躏中恢复过来的土地。尽管如此,在征服被削弱的北印度政体之后,巴布尔还是将它们建设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莫卧儿帝国。该帝国从 1526 年一直统治着该地区,直至现代早期。
印度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但是这个古文明却因为不明原因而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神秘断点。真正开始有历史的印度文明则是来自于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所建立。他们带来了影响印度3000年以上的“种姓制度”来维持统治。印度的宗教与文化也由这批外来的入侵者所奠定基础。
雅利安人虽有王权,但其治下的印度仍然是由无数个不同部落所分据。这些部落彼此攻伐,形成十六国割据北方的局面。随后,前6世纪末崛起的波斯帝国入侵印度河流域,威胁着十六国的生存空间。紧接着波斯帝国之后崛起的是亚历山大帝,他不仅征服了波斯帝国,还将疆域扩张到印度西北部。
亚历山大帝国式微后,印度人推翻了希腊人的统治。第一个集权的印度王朝出现,那就是“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武力上不仅几乎统一全印度,更将势力范围延伸到阿富汗地区。而文化上,佛教与犍陀罗艺术的成就也是非凡的。
孔雀王朝的明君阿育王治下的印度是最强盛的,但阿育王死后的印度却得面临新外族的入侵。中亚民族后来入侵印度建立了强盛的外来政权“贵霜王朝”。
贵霜王朝经历过数世纪后也走向衰弱,王权分裂让北印度限于混战。后由印度本土势力成功完成统一,那就是“笈多王朝”;在笈多王朝治理下的印度是文化成就最高的时候,普遍也将这段时期视为古典印度的黄金时期。同时期的南方印度则是由新的王权社会统治,文化上相对落后,但在军事成就上却能够遏阻北方笈多王朝的南下。
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这三个朝代被视为古典印度的三大时期。
从7世纪中开始,北方的穆斯林便企图往印度扩张。而主要的抵抗都是由富有传奇色彩的战士民族拉杰普特人所率领,他们在北印度抵抗了至少400年,最后才为阿拉伯人所征服。与此同时,南方的印度则持续的分而治之,强大的王国依然遏阻着企图南下的任何政治势力。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亡,崛起的土耳其人接手了对印度的侵略。12次大型侵略将北印度的所有抵抗势力肃清殆尽。而苏丹定都德里,开启了接下来的统治。这时的治权被称为“德里苏丹国”。然而德里苏丹国治下的印度却是充满混乱的,叛乱与外患从没有停歇过。而王室和大臣之间的斗争更是让这样的混乱统治雪上加霜。到了最后甚至连宗教都出现彼此压迫,穆斯林压迫印度教、印度教压迫佛教等等。
德里苏丹国最可怕的外患是蒙古人,帖木儿直系的子孙巴布尔于1526年入侵印度,夺取了德里开始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其子孙,著名的印度君王“阿克巴”接下其征服意志,于1556年完成印度北部的绝对统一,并开始往南进发。这个莫卧儿帝国将统治印度直到近代列强的入侵。

" srcset=",
" style="position:fixed;top:0;width:100%;height:100%;object-fit:cover;object-position:cent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