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条目介绍的是《白荆回廊》中的登场角色。关于《古剑奇谭三:梦付千秋星垂野》中的登场角色,请见“岑缨”。 |
---|
“ | 你好,我叫岑缨,是博物学会科考队的成员。听说白荆科技在研究X能源和异化核心时发生了很多趣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 ” |
岑缨(Cen Ying、
职业 | ![]() |
---|---|
元素 | ![]() |
TAG | 输出·召唤·拦截 |
星级 | ☆☆☆☆☆☆ |
|
|
|
|||||||||
|
异化核心已激活。 | |
异化核心 | 鸿鹄 |
初次异化相性指数 | B级(65%) |
稳定异化相性指数 | A级(75%) |
细胞同步率指数 | A级(70%) |
测定机构 | |
海临医疗中心 | |
进入大学之前,岑缨最喜欢的题材是风光摄影。
如果翻阅过那本她珍藏在书柜中的相册,相信你一定会为其中壮阔的景色所震撼。云雾与晚霞,森林与高山,星空与海面,湖泊与草原……自然有序地更迭着,仿佛岁岁年年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若是着眼于微处,便会发现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哪怕天气与季节稍有区别,同一个地方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致。为了留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将它们化为不朽的影像,一门凝固时间的艺术就此诞生。
正因人是如此短暂的存在,才越发以自身的“变”去追逐事物的“不变”。然而事有两面,如空中盈虚之月,江河逝去之水,没有一时不在发生变化,却永远无穷无尽。
沧海会变为桑田,文明会走向消亡。
世间并无永恒,然而生命的旷野始终生生不息。
要问考古专业的学生最想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一把手铲”。只因对他们来说,这已经不光是一件普通的工具,还颇具特殊意义。所以在岑缨入学的第一天,门中的师兄便神神秘秘地将她叫到一旁,拿出了一个小木盒。
“里面是什么?”
“一把定制手铲,不过它的珍贵并不在于定制,而是因为上面的刻字出自一位最近风头正盛的学者。我先暂时保密,留给师妹你一个惊喜,友情提示,是个帅哥!”
“给我?不用了师兄,我已经有一把趁手的手铲了,再说我也不能收这么贵重的礼物。”
“那正好作为收藏嘛,从我的眼光来看,那位学者将来肯定前途无量,这手铲自然也身价倍增,你就收下这份见面礼吧,你李师兄以前跟我要过好几次我都没给呢……”
在几番推拉之下,岑缨没能拒绝对方的好意,最终还是收下了。事实上她也不免有些好奇,究竟是哪位“帅哥学者”能够让葛教授的高徒这样赞不绝口。而当她打开盒盖的一瞬间,岑缨立刻明白了师兄为什么会说这件礼物适合自己——手铲柄上龙飞凤舞地刻着的“岑”字,正是她最熟悉不过的笔迹。
岑缨给手铲拍了照,在好友列表中找到岑青岩,点击发送图片。
“谢谢刻字大师,我会珍藏的。”
博物学会的前身是一个由十来个人自发组成的小团体,成员基本都是当时业界有名的考古学者,他们因兴趣而聚集,热衷于考察某些较为冷门的野外遗迹,并将自己的发现与猜想拿出来,与众人一同研究与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与会成员的增加,更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者加入了组织,团体也开始根据专业领域划分出各个不同的小组。直到今天,博物学会已由当初的民间组织,转型成为汇聚各个行业顶尖人才的官方合作组织,由于其成员构成复杂,且具有跨国性质,博物学会的权限相较其他官方合作单位则显得更为自由。
天隙事件发生后,随之出现的新能源与天隙禁区内的遗迹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心,甚至有人暂时搁置了手头的项目,集中起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早日破解这份从天而降的晶石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鉴于与博物学会的某些研究方向一致,白荆科技原本便有意向进一步加深与对方的合作,但在正式发出邀请之前,海临博物馆的突发事件便促进了这一进程,使得监督得以与岑缨——这位被众人交口称赞的年轻学者提前结识与对话。
岑缨出身于一个颇有底蕴的书香世家,尽管在家中备受宠爱,但在待人接物上没有丝毫的骄纵之气,相反,良好的家风养成了她开阔的眼界和思想。她热爱阅读,善于思考,尤其对涉及古代文明的知识兴趣浓厚。岑家各类丰富的藏书更是为其提供了学习的土壤,就算识字不多,光是上面的插图也足以让她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年龄与知识量的不断积累,她开始出入各大博物馆的展览,还会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小型的野外“考察”,并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所见所闻。当然,名为考察,此时的活动本质不过是孩子的探险,虽然很好地激发了其对于古代研究的兴趣,但真正令岑缨真正下定决心走向考古之路的,是一本书。
小学时,市面上不知为何突然出现了许多“趣味历史”类的书籍,作者们往往以诙谐生动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为读者们普及各种历史知识。岑缨也曾一度痴迷其中,但许多书看过也就丢开了,当她认识更多的字时,反而觉得这种阅读体验有些“不够”,直到她从家中书房的角落翻出来一本档案。
这是一份关于古代宫廷的记录,事无巨细地记述着帝王及其宫闱内的日常生活,某天制了件颇为风雅的物件,隔天养了只小狗,过几日又造一对花瓶……对无需研读史料的普通读者来说,其中的内容可以说是略显枯燥,但恰恰就是这些琐碎又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却突然让岑缨意识到,自己指尖划过的名字,也曾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正是成千上万页繁杂的记录,才能够串起他们的人生。
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着什么样的人,他们又做了哪些事?她一边怀抱着这些疑问,一边放下书本,打开窗户,遥望那无垠的星空。
对以前的人们来说,相比大地上沧海桑田的变迁,日月星辰似乎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可世上哪有不变的事物,在因距离而无法感知的那些时刻,天体也在不断地运动、消失、诞生、集聚……即使难以追寻,但曾经有过的痕迹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一直在宇宙间闪耀。
岑缨忽然感觉到手边厚重的书籍中,无数历史的星辰正在徐徐升起。
记录员:履历上显示,你毕业后在遥城博物学会工作没多久就申请调岗回到海临,是出于什么理由呢?
岑缨:说起来有点复杂,我本来就有回到家乡的倾向,只是毕业前老师找到我,希望我留在遥城,除了方便开展工作之外,坦白来说,那边的学会人才更多,待遇也稍微好一点。不过之后,身体一向硬朗的爷爷身体突然出了点问题,到了需要住院的地步,虽然家里人都说不需要我操心,但还是……总之,经过仔细的考虑过后,我还是决定回来了。
记录员:听起来似乎都是和家庭相关的原因。
岑缨:不全是,也和我自身的研究有关,遥城在研究水平和专业性始终是世界前列,但其他方面就……他们对于X晶石、同调者和异核能力方面的态度,我想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一些。博物学会是性质较为特殊的组织,才被允许进行一些相关的研究考察,但我认为这样的程度远远不够。
记录员:能介绍一下你的日常工作吗?
岑缨:这个……实际展开就有太多可讲的了,可以简单概括成对古代遗物遗迹进行考察和研究,天隙事件过后,也有不少学会中的人改变学术方向,转而投身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我暂时没有这样的打算,不过因为对异世界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很感兴趣,我也从许多同调者那里学习了不少相应的知识,比如特默里恩的回路或者文字之类的,当然,只是作为个人兴趣。
记录员:考古有没有让你感觉到不便的地方?
岑缨:与其说不便……更像是一种烦恼了,就像刚才说的,我对异世界的许多东西都很好奇,但针对森罗本身的考察和研究其实会占据我的绝大部分时间,经常感觉什么都还没做,今天就已经要结束了……就像有些人的口头禅是“今天好累”,有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固定说一次“一天要是有36个小时就好了”。
记录员:会不会太过劳了?
岑缨:实际上还好,我不会一直工作,不管怎么样都会抽出时间做一些其他的事来放空自己,比如看看小说,抱着毛茸茸的玩偶发呆,有时候还会玩玩五子棋……以前我也挺喜欢拼图的,不过在开始学习文物修复之后,就不怎么喜欢了……
“最近几次数值检测的结果都相当稳定,已经渐渐趋于平缓,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变化,可以说是很不错的表现了。你自己感觉如何?身体有不舒服吗?”
“嗯……没有,我也觉得自己对力量的掌控力更强了一些,不过又担心是错觉,所以才想来再检查一下数值。”
“这也说明,你最近都没有再把队友关进照片了?”
“好几周都没有了……医、医生,你拿拍手器做什么?话说你的抽屉里居然有这种东西……”
“连续八周情况稳定,这还不值得庆祝一下嘛!哎呀,我本来是想在办公室常备礼花筒的,可是医院不让……只能拿这个凑合一下了。”
“哈……哈哈……之前同事们也说好久没被关,都有些不习惯了,真是的,也没有那么频繁吧。”
“最近发生过什么事吗?”
“嗯?博物学会来了两名新的同调者,我帮她们处理了一些书面手续,提供些生活上的帮助;在白荆科技接受了一些稳定能力的训练,另外就是在忙特展的事了。”
“训练么,我明白了,没有别的了吗?”
“别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本不能说明什么,所以以下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你出现异化症状的起因是与携带X辐射的异世界物品有过不当接触,成功度过异化期后能力也始终不稳定。我在想……反复接触到携带X辐射的特殊物品,是否有对你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接触特殊物品……啊,我知道了!在处理馆内紧急事件时,我曾经通过一件特殊物品,成功发动过一次……怎么形容好呢,类似于现在能力的进阶版本。在那次尝试后,我开始稍微能够理解自己这份力量运转时的感觉了。”
“也就是说,通过记住控制能力的感觉并加以运用,才逐渐减少了能力失控的情况么……聪明的学习方式呢。”
“只是我运气好,误打误撞了而已。当时白荆科技的监督曾经猜测,那件物品可能更接近于一种高阶能源,说不定我的能力能稳定下来,也有它的影响。”
“嗯,看来X能源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研究。”
寻常的一天,岑缨独自在办公室整理着文件,再次想起那次神奇的会面。
博物馆事件带给了她许多冲击,也让她突然明白了一个显而易见、却一直被自己忽视的道理——
死者的意义由生者赋予。
当某人的生命迈向终结,也同样意味着其将解释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权利让渡他人,而考古工作者更像是整个社会中被明确授予解释资格的群体。他们事无巨细地对逝去之人进行研究,努力寻找被遗留下的蛛丝马迹,挖掘出更多其不为人知的往事。
但在另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与解读未必全都正确,时间的流逝与史料的缺失天然会对其造成阻碍,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那些阴差阳错留存下来的史料、真假难辨的传闻、落于纸面的记载全部都将成为一种新的记忆被后代知晓和铭记,直到未来有人找到新的证据。
像极了一段无限反转的故事。
事实上,只要人类一日无法掌握时空旅行的技术,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永远都将对真相一无所知。
或者说,我们应当认为自己一无所知,并始终保持求知的精神不断前进,即使有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到达那个目标,即使可能得到错误的答案。
因为世界是广阔的。
【权限记录·个人信件】
监督:
接到葛老师的邀请,我暂时加入了她的团队,来到蒂尔莫参加学术会议,顺便做一些野外考察。在真正见到塞尔索和卢修斯后,我一直都想再来这里看看,想到他们曾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几年的时光,街道上曾有他们的足迹,我还找到了在记忆影像中看过的码头……尽管四百年过去了,周围的风景已然不同,但当我坐在那里遥望大海时,海面荡漾的波光一如往昔,那种感觉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
远航者展览结束后,部分文物会移交给蒂尔莫当地的学会,他们计划为塞尔索先生修建一所新的纪念馆来存放这些珍贵的遗物。或许等它建成时,我们可以一起来参观。
【一张明信片,背面印着蒂尔莫的标志性建筑物】
监督:
学术会议上的成果交流十分精彩,我听到了很多感兴趣的内容,受益匪浅。但可能是昨晚熬夜看了正在追的更新,又坐在这里开了一天的会,整个人头昏脑涨、哈欠连天的。为了让自己不要睡过去,决定偷偷做些什么来转移注意力。一般这种时候你都是怎么调节的呢?感觉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你都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
因为座位靠近窗边,只要略微转头,就能看见粉紫色交织的薄暮铺满整个天空,第一颗星星已经出现在天边,我突然想起之前在休息室喝茶时你说过的那句话,关于生日礼物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信纸的落款处画着一只头顶有星星的小天鹅】
监督:
我们今天去了蒂尔莫野生自然保护区,蒂尔莫的天空辽远深邃,山川风貌比起海临相当不同,这里有很多野兔、羚羊、狐狸还有土拨鼠。我看见了一只圆滚滚的土拨鼠,非常可爱。虽然知道不能摸,但我还是忍不住会想它和豹富谁的手感会更好。
不知为何,我总想起上次邀请你一同考察时的情景,队员们也常问我“白荆科技的监督什么时候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要是监督:也在这就好了。
照片随信附上,
【一张模糊的土拨鼠照片】
《博物志:文学与历史》
《人类文明史》
《我们的三千年》
|
「嗯——原来是监督呀。堆积的文献资料实在是太多了,我还要一会儿才能整理好。监督你呢,还在忙吗?」 |
「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迎春花通常在2-4月开放,对生长环境也不是很挑剔……对于我们考古人来说,在工地看到这种花,就算是看到春天了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