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乡猛 |
“ | ” | |
——五代雄介 |
“ | ” | |
——飞电或人 |
假面骑士是由石之森章太郎原作的特摄剧《假面骑士系列》中登场的一类特摄英雄。
假面骑士是日本特摄文化中最具标志性的英雄形象之一,由漫画家石之森章太郎首创于1971年。其核心设定围绕“改造人”展开,即故事主人公因某种科学实验或超自然力量,被迫接受身体改造,获得了远超常人的战斗能力的同时,外表也变得令人惧怕,成为了一般人眼中的“怪人”。而虽然身披改造怪人的“假面”,他们却能够挺身而出,为守护人类与邪恶组织抗争。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创作者的变迁,开始出现各种不同战斗风格与主题的假面骑士,按照年号可大致分为昭和骑士、旧平成骑士(旧十年)、新平成骑士(新十年)以及令和骑士。其中假面骑士Black RX、真、ZO以及J虽然诞生于平成年代,但因其叙事与战斗风格,仍然被归类为昭和骑士。而令和骑士的风格相较于平成(尤其是新十年)并无太大变化。
自从系列第一位英雄假面骑士1号开始,“蝗虫”这一生物就成为了大部分假面骑士的设计原型与特征。石之森章太郎曾在采访中透露,选用蝗虫作为原型实际上是为了呼吁大家保护环境:“蝗虫是自然的使者,骑士是人类的使者,合而为一就是守护地球的假面骑士。”而电影《新·假面骑士》中则是对这一设定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解释。片中提到“…昆虫和人类是这个星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物种,将两者合成就能造出理想的生物……谨慎的蝗虫配上好斗的人类,不觉得相得益彰吗?”
对应名字中的“骑士”二字,假面骑士另一个标志性的元素便是摩托车当然也有几个开的是跑车。剧中经常出现骑士们骑着摩托车追赶敌人的情节,其车轮扬尘的画面与引擎的轰鸣声进一步强化了战斗美学甚至还有在摩托车行驶状态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进行变身的危险动作。在2003年播出的《假面骑士555》中,主角骑士的摩托车甚至能变形为人形机器人辅助战斗。但自从《假面骑士Zi-O》开始,受限于日本的道路交通法,摩托车这一元素被逐渐弱化,在剧中出现的镜头越来越少。
昭和时期,大多数情况下一部作品中只有一位主角骑士,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第二位骑士(2号与骑士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的《假面骑士空我》。而在2001年开播的《假面骑士AgitΩ》中,除开主角津上翔一,剧中还出现了其他几位和他一样进化为AgitΩ的角色,并且还出现了人造骑士系统。
2002年的《假面骑士龙骑》中,单单是TV剧中就出现了多达十位骑士,但他们大都是作为骑士大战的参与者而互相争斗,反派骑士的概念由此诞生,假面骑士不再一定作为正义的化身而登场。次年开播的《假面骑士555》中,相对于主角骑士,粉丝们将剧中登场的假面骑士Kaixa称为“二号骑士”,假面骑士Delta则称为“三号骑士”。自此之后,每一部作品的主角团内都会有着多名骑士。
作为剧中主要看点之一,假面骑士的变身画面无论是在50多年前还是在今天都能让一大群小朋友甚至是成年人争相模仿。在昭和时期,由于有着“改造人”的设定,虽然有着“腰带”这一变身道具,但此时的腰带更像是主人公身体的一部分,而并非一件物品。通常,主角会站到高处,摆出变身姿势并高喊一声“拓!”之后高高跃起,吸收身边的风能,而腰带便会随之出现在腰间,进一步完成变身。这个时期的变身是真正意义上的“变身”,是主人公的肉体发生了变化。
到了2002年的《假面骑士龙骑》,首次出现了人造的假面骑士系统。骑士大战的参与者可借助神崎士郎制造的道具进行变身与战斗。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假面骑士变身的性质从肉体发生变化变为了在身上覆盖一层盔甲。此后的《555》与《剑》亦是如此。当然也有《响鬼》与《Kiva》这类回归旧设定的作品。
2009年,作为平成骑士十周年纪念作的《假面骑士Decade》开播,其主角也是系列中第一个可以变身为前辈骑士并使用其力量的骑士。同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假面骑士的变身器被统一称为“驱动器”(Driver,ドライバー)[1],变身流程也添加了一个新的玩意——小道具。即不再像过去仅凭变身器完成变身,而是由驱动器加上小道具进行变身,并且可借助各种不同的小道具完成形态切换财团B的阴谋。如《假面骑士W》中的盖亚记忆体、《假面骑士铠武》中的锁种、《假面骑士Gavv》中的饱藏等等。
在昭和时期,大多数的骑士并没有转换形态一说[2],较为特殊的例子是假面骑士Stronger——在进行二次改造后,变身者城茂可在战斗中吸收电能强化自身,变身为电能积蓄形态,这也是假面骑士系列中第一次出现形态转变的概念。1988年登场的假面骑士Black RX除开基础形态外,还有着机械骑士与生化骑士两种强化形态。
平成骑士时期,骑士们的形态开始出现多样化,而国内的粉丝们也根据其定位与登场时间将不同的形态分为基础、派生、强化、再强化(如有)、过渡、过渡强化(如有)、最终、特殊/最强(如有)。
(注:以下叙述只针对主角骑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