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等流行文化的爱好者团体的内部讨论中,经常会出现将多款作品或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行对比的行为。也因此在ACG文化中也有“拐”这样的黑话来描述这种现象。也时候有人会把“拐”放在更广义的ACGN、文娱文化范畴去讨论,或者讨论“拐”背后涉及到的ACGN以外的主题。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在讨论时,如果讨论的是一部因为种种原因被爱好者“炎上”的作品,很多人会喜欢用《兽娘动物园2》动画版这一个知名的被炎上的作品来做“拐”与其进行比较,虽然《兽娘动物园2》动画版的相关事件对于大部分ACG爱好者而言众所周知,但是讨论时,提及《兽娘动物园2》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本篇论述将解释为什么不要在讨论时候胡乱提及《兽娘动物园2》及其相关制作人。虽然本论述依然选取了一些具体的作品用于举例,但论述的主旨显然并不主张这一点,这里只是便于大家理解。
下面是“连一刻都没有为oo的死亡哀悼,立刻赶到战场的是”这个《咒术回战》的知名梗条目曾经出现的一段内容:
“ | 连一刻都没有为《兽娘动物园2》的炎上哀悼,立刻赶到战场的是——《艺画三体》! 连一刻都没有为《解神者》的炎上哀悼,立刻赶到战场的是——《少女前线2:追放》! |
” |
这段内容不久被另一位编辑以“要对应的话,兽娘2和艺画三体好像没啥硬性关联”为理由删除,但接下来这段内容却被改为:
“ | 连一刻都没有为《兽娘动物园2》的炎上哀悼,立刻赶到战场的是——《少女前线2:追放》! | ” |
写这段内容的编辑,很明显是一位少女前线的爱好者,他知道少女前线2出现了什么问题,并且知道兽娘动物园2的动画版被炎上,也因此这个编辑用咒术回战这个名梗,把《兽娘动物园2》作为“拐”来向读者说明两个作品共同的问题。也因此这位编辑在摘要例也指出“少前2的各种行为在恶劣程度上更接近兽娘2”作为自己编辑行为的解释。但是假若读者对两个作品出现的问题有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9.25兽娘动物园监督被撤事件相关有足够的了解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比较毫无关联,因为《少女前线2》的相关冲突并非像《兽娘动物园2》那样功勋制作人被赶走的情况,如果强行把兽娘2和少前2去对比,那么谁又是少前的驼鹿,哪部作品是少前2的狙击目标呢?更何况也有从未接触过《少女前线》和《兽娘动物园》的读者,看到这段话内容恐怕也会一头雾水。
也因此,随后另一位编辑以“续作故意恶心前作受众的例子不止这两个,如果把跨平台、跨载体的都算上那《美末2》也算,近期也有现成的例子,续作魔咒本质上不稀奇”为理由再次对这段内容进行了删除。随后那位编辑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向另一位编辑表示了感谢。
不过如果那位编辑确实想在这个条目上来向读者阐述少前2和兽娘2的相似之处,他完全也可以这样写:
“ | 连一刻都没有为《兽娘动物园2》的炎上哀悼,立刻赶到战场的是——《少女前线2:追放》![注 1]。
|
” |
如果这么写,读者至少知道了这个编辑为什么想用《兽娘动物园2》的情况与《少女前线2:追放》进行对比,也获得了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站内其他条目和站外链接),而不是觉得这个编辑是在条目里用《兽娘动物园2》来发泄情绪。
当然,这个例子不一定能反应在萌娘百科中出现的乱用《兽娘动物园2》的情况,但笔者相信这案例已经能体现何谓不要乱用《兽娘动物园2》,以及我们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
从善意推定的角度来看,用《兽娘动物园2》来表达观点的,是想用来让参与参与的所有人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观点,因为《兽娘动物园2》及其相关的925事件在ACGN爱好者眼里也是足够知名。既然绝大多数爱好者都认为细谷伸之等人对待驼鹿是不可取的,举《兽娘动物园2》比举《豌豆笑传》更通俗易懂,因为很多人知道踩踩背,但不一定不知道《豌豆笑传》。同样的如果在讨论中举别的“被爱好者炎上”但在业界不知名的作品或者人物的例子,可能会导致有人满头问号或者为这些内容辩护,把讨论引向歧途。但是,从符号学来看,正是因为《兽娘动物园2》过于知名而且负面意义过强,与其他情况作比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更何况,当讨论渐长,不耐烦的人也会渐多,降低讨论质量的发生概率倍涨,如果这个时候用《兽娘动物园2》就有可能讨论引向主观式的对错判断或者激怒对手,进而导致讨论质量降低。
事实上“某个作品和兽娘2一样烂”、“这个制作人对这个作品或对某个编剧的态度和细谷伸之无异”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宣称某个作品或者某个制作人的情况和某部臭名昭著的作品或制作人情况类似,但是没有详细指出相似的地方,这种谬误被称为“诉诸邪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归谬法(reductio ad Hitlerum)”。
同样的,在欧美社群中,也有“高德温法则”来描述类似现象,这个法则是前维基媒体基金会顾问迈克·戈德温(Mike Godwin)针对当时欧美互联网社群中,很多网民当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就拿希特勒做“拐”的情况,于199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当在线讨论不断变长时,参与者把用户或其言行与纳粹主义或希特勒类比的概率会趋于一。因此当时在很多Usenet新闻组上有这样一个传统:某话题一旦出现这样的类比即告结束,做类比者被认为自动认输。也因此,故意用“拐”来结束话题的做法也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在很多地方不被承认。同样的,在ACGN爱好者提起《兽娘动物园2》和细谷伸之的目的是为了指出相关作品的炎上给相关的IP乃至业界带来类似于925事件的负面影响,任何对该作品及其制作人的辩护英国被谴责,但这样举例很有可能会让讨论从讨论实证性的事实变成讨论主观性的对错评价,或者说“屁股决定脑袋”,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另外,互联网上很多“某位制作人参与了某个臭名昭著的作品的制作,所以这个作品肯定垃圾。”这类谬论,使得这个法则有应用价值。
在萌娘百科有时候有些编辑可能会遇到过以下情况:
“ | “某个编辑在某个条目发动编辑战,我自然要向站务举报他的行为,虽然管理员把这个条目保护了,可这个编辑没有被封禁。明明上次有个编辑战,那个挑起编辑战的编辑被封禁了啊!” | ” |
“ | “某个条目存在无意义内容,我在讨论版寻求帮助,可有人却拿另一个条目举例做反例认为不属于无意义内容,但我认为那个条目的内容明明也是无意义的啊!” | ” |
有的时候,编辑者某个案例的讨论时候指出先前的案例是为了证明该案例情况类似,尤其是先前相似的案例存在站内共识,则说服力更强,如果不按照先前的案例进行处理就会存在双重标准。不过,萌娘百科的规则和共识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种种问题,但如果死板的坚持规则和共识有可能会造成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萌娘百科不墨守成规。
实际上,有些案例的情况在萌娘百科并非常态,当你觉得某件事情维护人员处理的方式有问题,拿先前的案例来说明问题的确是正确的讨论态度。但是如果胡乱的使用“特例”来回应,你可能传递出的信息类似于“对,这件事和某个特例性质一致,不用这个特例处理该案例的维护人员就在惰政”。也因此,在使用反例来回应某些讨论的时候,请确认这真的符合你的立场再表态。
此外,有些编辑者可能也会参与其他百科网站的编辑,也有从其他百科网站过来的加入萌娘百科的编辑,他们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
“ | “我编辑的新条目被认为不在收录范围在萌百被删除了,但我在别的百科网站能正常收录啊。” | ” |
“ | “某个条目的内容在别的百科网站因为一些原因遭遇破坏,这个条目因此被保护,萌百是不是也应该跟进?” | ” |
在讨论条目和政策时,有时会有熟悉其他网站的编辑者援引其他网站的情况来表达观点。然而各网站自有其受众,其政策也是针对各自受众而定,因此不一定适用于萌娘百科的情况,即“萌娘百科不是某个百科网站的ACG版”。 如果实在需要引述其他网站的情况,请编辑者本身也要判断,确保该网站的政策同样适用于萌娘百科,并向其他编辑者进行详细说明为何其他网站的情况可用于参考。只要您的理由能服人,社群自然会接受您的建议。
这个论述的一个最常见的批评是:环境需要让这个内容作为《兽娘动物园2》。比如话题是评价某个制作人,甲说:“他写了一部佳作,所以是个好制作人。”乙可以回答:“光写好作品算什么,吉崎观音也写了《青蛙军曹》啊!”。有些人认为,这个类比是用吉崎做特例来否定对方的广义结论(写好作品=好制作人),而且和话题有关,所以可以接受。举例来否定对方观点的时候,是可以用《兽娘动物园2》相关的。
当然,这个论述并不是说不使用《兽娘动物园2》,那就允许编辑者在讨论时随意提及其他的知名炎上的作品(比如《游戏王ARC-V》和《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的奥尔芬斯》)和制作人(比如上代务和柿本广大)。该论述的目的是其实是防止《兽娘动物园2》或者类似的作品在讨论时滥用,也就是把《兽娘动物园2》等业界知名被炎上作品及相关制作人想象成集业界众恶之大成,用来解释ACGN制作人们过去做错的、做不好的一切事情。并不是讨论具体情况下提及《兽娘动物园2》是否属于降低讨论质量,只要论述合理,提及《兽娘动物园2》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请各位编辑万万不要将本论述为依据,当对方试图提及《兽娘动物园2》时,指责对方用《兽娘动物园2》来降低讨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