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挽歌》是长安于2025年10月7日投稿,洛天依演唱的歌曲。
简介
《理想挽歌》是长安于2025年10月7日投稿至bilibili的ACE Studio中文原创歌曲,由洛天依演唱,洛天依、言和和声。殿堂曲,截至现在已有 -- 次观看, -- 人收藏。
作者的话
| “ |
马上30w了感谢各位宝宝的喜欢~然后因为我隔壁平台有朋友不理解歌词的逻辑 我决定直接写一篇解析…(本来真觉得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写出来就没意思了[洛天依_无言以对]……无奈QAQ)
这首歌的歌词没有一句是随便写上去的。主歌每段话折射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副歌仔细看会发现每段写的都是一句美好诗词的“另一面”,映射的是幼时接受的关于真善美的教育 与成年后接触到的社会现实的差距。
另外,这里的理想指的不是个人的理想,而是“追求理想社会”“真理”的意思。刚踏入社会的理想主义青年,越过千山也无法寻觅有共同追求的人,途中皆是善者墓志铭,夜色下只能以理想为星辰再次启航。
作为幼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窥见过“桃花源”一角的过客,真实世界与理想的差距、种种事件迟迟不到来的正义,已经是这首歌最大的底层逻辑,我无需再去为它编造一个所谓将歌词串联起来的“虚构故事”。
主歌1
句尾在压“i”句中频繁出现“i”“u”“v”
且看夜色覆u盖下一(i)个黎(i)明ing
涂u抹荆ing棘(i)丛生的路径ing
众生孤u自i垂首在雨v中孑孓ue前行ing
无u人聆听ing蝼蚁(i)的悲鸣ing
【主歌第一段用来渲染氛围+描写社会现状1:世人的冷漠。】
【前两句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营造氛围的作用,以“夜色”为画笔,涂抹前行的路径。众人只是孤自前行(指利己主义,虽然本没有想解释出来),又有多少人能在意底层“蝼蚁”的悲叹】
【孑孓而行,指孤独地行走,为了韵脚而改前】
谁已顺利通行未知的蹊径
谁晋级下一场游戏
谁还沉溺虚妄无谓的命题
谁镌刻善者墓志铭
【第二段描写社会现状2:善与恶的失衡。】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那么这个通行的“蹊径”指什么就很好理解了,至于地球online又是谁能晋级呢】
预副歌1
是否我还沉溺梦境
(理想主义通病)
洞穴之中窥探光与影(——柏拉图《理想国》〉
(现象世界的幻影)
可为何路人依次戴上了面具
真理幻象谁还愿看清?
【第三段描写现象3:世人带上虚伪的面具,早已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梦境,这里其实是在指责我自己对理想状态的幻想。“理想主义通病”用来第一次点出“理想主义”这个主旨。洞穴光与影来自柏拉图关于“真理”与“现象”的“洞穴之喻”,但事实是众人逐个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愿意去追求所谓的“真理”?】
评论区继续
主歌2
雨幕蚕食着大地最后希冀
是谁跌入谎言的陷阱
远处传来群山众神的低语
呢喃什么我还听不清
【前面副歌情绪比较高,这里需要降一点,用更接地气的语气来搭配活泼的钢琴旋律】
【“谎言的陷阱”前文已经解释了很多了(最大的谎言大概是善有善报)。年轻人之所以会对成人世界失望有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教育过程中对孩童灌输的“善意的谎言”。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育还是需要存在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才能让离开学校窥见真实社会的孩子即使深陷绝望之中,依然愿意以理想为星辰朝着星辰的方向前行。】
少年借着尚未穷尽的心气
张开适才丰盈的羽翼
若无神明愿给出期许回应
可否自行将星光寻觅
【这一段描写的是初入社会心中尚存一些“理想主义”的年轻人的现状】
【“神明”在这里都指外界的力量。说通俗点,就是不应该再期许着一位更强大的人来帮衬你。既然你选择追求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那就注定你是孤独的,只能靠你自己。“星光”在全文中都指理想。在这一段说到“自行寻觅”是为了给最后的升华段作铺垫,不然转折会有些突兀。】
预副歌2
言正义真理和人生意义
(迷惘者的罪行)
夜幕之下该如何前行
(前路封闭请绕行)
众生笑我逆境之中还盼清风起
幻想万帆过尽的黎明
【为什么很多理想主义者会感到迷茫?或许是因为过度追求了正义、真理、人生意义等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众生笑我逆境之中还盼清风起”,大概每一个在现实中和不理解理想主义的朋友聊过“理想”“人生意义”“正义”等等话题的人都能理解这句话在写什么吧。(写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也猜到了网上也会有人不能共情这段歌词 更符合它要表达的意思了x)】
【为什么千帆过尽要改万帆过尽,是因为需要提前引入一下an这个韵脚,不然我试了下直接进副歌2略突兀】
副歌2
为何万重ong山外还是万重山外山
留我轻舟上ang孤自迷惘
为何诗词篇章ang中ong挥墨谱写的星芒
被判为桃花源an过客臆想
迷途者载梦与泪光ang 于天地间流浪
还唱着无谓的理想
若夜色漫长ang 借盏星辰月光ang前行又何妨?
【这段句中句尾都在压特定的韵脚,歌词呼应了前置的副歌。这个“万重山”指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在我这里,它指的是理想主义者越过千山也无法找到精神层面上完美境地,无法找到有共同追求的人。那些前人描绘的世外桃源被判为美好幻想,那些理想状态下高尚的品质早就被世人摒弃。而我们,不过是在幼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窥见桃花源一角的过客。最后两句起到的是连接升华段的作用——即使夜色漫长,也要以理想为星辰,向着星辰的方向启航(“夜色”这个意象也是贯穿全文的,呼应主歌1。“星光”在全文中都指理想,同时呼应pv中引用的名言)】
就算青山困我于 无尽江上
星空下清风引我再启航
就算命运击碎我幻想理想和信仰
前路人鬼都来挡一挡
就让我最后一次将圣人诗篇传唱
将如歌希冀奏响
迷雾之外我还寻觅前行的方向
绝望之上我还挣扎向彼岸眺望
烈焰之中还浴火重生的倔强
【这段升华段非常好理解了。即使冷漠的人心或许比鬼更可怕(主歌一第一段),即使善有恶报、恶有善果(主歌一第二段),即使圣人真理早已在现实中被摒弃(主歌一第三段),即使幼时接受的教育是善意的谎言,理想与现实有着客观上巨大的差距(副歌1、2),我依然愿意寻觅无法触碰的星辰(主歌二),愿意唱着“无谓的理想”(副歌二),踩着绝望前行,于一次次现实的烈焰中重生。】
我猜应该不会有人有耐心看到这里。但起码我给了自己一个交代。在批判一首歌词是否没有逻辑,是否“浮于表面”之前,其实也可以先考虑一下解读是否有一点点“浮于表面”或者片面QAQ(没有指责的意思呜呜[大哭]感觉在快节奏时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orz)或者也可以直接向创作者询问不理解用意的地方~而不是直接按头“这就是词藻的堆砌”。(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对创作者付出的不尊重[洛天依·收藏集表情包_不要啊])。这首歌是我一个月以来反复修改,结合韵脚平仄旋律甚至“不能太晦涩难懂也不能过于露骨”等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后,我自己真真切切的心声。在创作的那个月里,正好也刷到了一些新闻,迟迟未到来的正义也是我创作这首歌的动力之一。隔壁平台看到有些只是草草读了一遍留下的评论真的两眼一黑……
还是那句话,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其实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这段话解析是发给少部分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朋友看的orz(更深层面的理解自己悟吧,全写出来真的不合适。)
|
” |
| ——P主长安发表于置顶评论
|
歌曲
文案
歌词
本段落中所使用的歌词,其著作权属于原著作权人,仅以介绍为目的引用。
洛天依 言和
文案
为何万重山外还是万重山外山
谁的轻舟迷失了方向
完美结局故事中万人同赴的星芒
不过是乌托邦最后臆想
(乌托邦最后臆想)
跟随世人说理想谈未来唱愿望
还不是唱不出什么名堂
(谁解我迷惘彷徨)
何故命运关上了门还笑我寻觅幻想中那扇窗
"理想如星辰,
我们永不能触到,
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
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
追求正义和智慧——柏拉图"
且看夜色覆盖下一个黎明
涂抹荆棘丛生的路径
众生孤自垂首在雨中孑孓前行
无人聆听蝼蚁的悲鸣
谁已顺利通行未知的蹊径
谁晋级下一场游戏
谁还沉溺虚妄无谓的命题
谁镌刻善者墓志铭
是否我还沉溺梦境
(理想主义通病)
洞穴之中窥探光与影(“洞穴囚徒”——柏拉图《理想国》〉
(现象世界的幻影)
可为何路人依次戴上了面具
真理幻象谁还愿看清?
为何拨开云雾唯见无尽黑暗(——“拨云见日”)
是否怪我多贪一时欢
为何众生扑灭点亮我前路的灯盏
还笑祝 你定闪耀璀璨
为何山穷水尽峰回路却不转
何时见花明柳暗?
迷雾之中我还执着觊觎所谓真理答案
雨幕蚕食着大地最后希冀
是谁跌入谎言的陷阱
远处传来群山众神的低语
呢喃什么我还听不清
少年借着尚未穷尽的心气
张开适才丰盈的羽翼
若无神明愿给出期许回应
可否自行将星光寻觅
言正义真理和人生意义
(迷惘者的罪行)
夜幕之下该如何前行
(前路封闭请绕行)
众生笑我逆境之中还盼清风起
幻想万帆过尽的黎明
为何万重山外还是万重山外山"一山放出一山拦"
留我轻舟上孤自迷惘
为何诗词篇章中挥墨谱写的星芒
被判为桃花源过客臆想
迷途者载梦与泪光 于天地间流浪
还唱着无谓的理想
若夜色漫长 借盏星辰月光前行又何妨?
就算青山困我于 无尽江上
星空下清风引我再启航
就算命运击碎我幻想理想和信仰
前路人鬼都来挡一挡
就让我最后一次将圣人诗篇传唱
将如歌希冀奏响
迷雾之外我还寻觅前行的方向
绝望之上我还挣扎向彼岸眺望
烈焰之中还浴火重生的倔强
外部链接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