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面灵感来源于U:东东君/从零开始的模板教程,旨在能让刚入站的用户能够尽快地,正确地了解萌娘百科的编辑知识。
请先浅略地阅读帮助:萌百编辑简明指南
指的是左侧栏、跟搜索框同行的一栏、右上角的那栏、以及页底的这些蓝链文字
建议自己点进去看看
当前页面从左到右分别是:用户页,讨论,大陆简体(简繁转换的选择器)
一大段隔断后:阅读,编辑,编辑序言,查看历史,⭐
更多:移动
其中在大隔断左侧和右侧的黑字白底的文本分别表示你当前所在的页面位置以及操作
最左侧的是页面分类或者说简介:显示内容会随着当前页面所属的名字空间而更改
讨论:与这个页面同名,但是前缀是「XX讨论:」的页面,又名「XX talk:」,详细请看萌娘百科:讨论页面
编辑:即编辑该页面的源代码,详细请看帮助:萌百编辑简明指南/实战一 修改条目内容,部分受保护的页面需要相应的用户组权限才能编辑,当然你可以在对应的讨论页提出编辑申请,让有权限的人代替编辑。
编辑序言:编者认为这是没什么卵用的功能(无话题讨论页会把它变成添加话题,但如果添加过一个话题后,就会多出来一个编辑序言)
查看历史:即能查看页面的改动历程,对比选择编辑范围的改动内容,查看某一编辑时的源代码,撤回某人的编辑(实质还是一种再次编辑覆盖),感谢他人编辑等
⭐:即收藏加入监视列表,星星变蓝后,右上角参数设置右侧的监视列表里就会出现该页面的最近编辑信息
移动:即把当前页面移动到新的页面,当前页面内容会清空并且留下至新页面的重定向,详细请看帮助:移动页面
额外内容:在参数设置-编辑中勾选启用维基友爱标签表示对其他用户的感谢,就会在用户页多出一个❤(自己的用户页是没有的),用于给对方发送星章,会发在对方讨论页里,具体有什么意义,我不造啊,但是你可以在这个页面给我送
头像,用户页链接,提醒(如讨论页留言,XX提到了您,回退编辑),一般通知(如感谢编辑,评论回复,用户页及子页面下的评论),讨论页链接,参数设置,监视列表,退出。
总之这块重点是参数设置,里面的选项常用的是「用户选项」下的「签名」与「电子邮件」
其次是「小工具」,建议先准备好ctrl+F
建议勾选:里面的「代码高亮工具」,两个「编辑框代码高亮」,用户标识,黑幕开关,编辑次数,强制预览,高亮显示嵌套模板
在开始之前,先提一嘴,如果你是移动端用户,请不要使用手机版视图,建议划到页面最下方,点击桌面版视图。
首先你要准备一个「沙盒页」,建立一个条目或者模板之前,你需要一个沙盒页来将对应页面实现的效果编辑至满足基本要求,再创建对应的页面,我会在下面阐述何为沙盒页。
先从页面开始说起,比如本页面的完整页面名:
User:RabBIThole/模板原理教程
这里做一下区分,这里的「完整页面名」指代的是本页网址「zh.moegirl.org.cn/」之后的内容
而非页面内从上往下出现的第一条蓝色横杠上的文字内容,这个文字内容在这里称作「标题」。
其是由「名字空间」「英文半角冒号」「(主)页面名」「英文半角左下斜杠」「子页面名」构成的。 用户页其实就是「名字空间」为「User」或「用户」的页面,即前缀为「User:」或「用户:」的页面。
而沙盒页,可以是你的用户(主)页面及下所有子页面,你只需要在网址内输入
zh.moegirl.org.cn/User:你的用户名(/子页面名)
然后点击搜索框左侧的「编辑」就可以建立你的页面了
跳转链接:zh.moegirl.org.cn/User:-[1](此处使用了模板username,后文会教怎么搜索,请尝试查找这个模板)
<nowiki></nowiki>(这里是个nowiki套nowiki,可以来看看这里的源代码)
「前缀」=「名字空间」+「:」
常见的「条目」(或称词条)是名字空间为「(主)」又名的页面,主名字空间的页面无前缀,「(主)」只作定义作用。
即「条目」是主名字空间下的页面。
大部分名字空间的命名都像用户页那样中文英文相同,也就是搜索或直接输入网址导向的页面相同。 而标题中的名字空间会默认显示为中文。
关于条目的命名规范,参见萌娘百科:条目命名
英文名字空间首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同时用户名默认英文首字母是大写。
实际上是Mediawiki的页面本身不允许开头为小写字母,小写自动跳转大写。
即你无法创建一个名为rabBIThole的用户,因为在萌百里这跟RabBIThole是相同用户名。
所以编者要是本页面内的首字母大小写不统一合情合理
常见的名字空间:萌娘百科,Help(帮助),Template(模板),分类,Widget等
更多的可以去点击右上角搜索栏的放大镜🔍→高级
特殊的名字空间:Special(非常简单粗暴就叫special)好奇的话可以点击Special:特殊页面,快捷找到它可以在页面「左侧栏」的「工具」下找到
关于搜索,这里简单区分为精确搜索和模糊搜索
即准确知道想要到达的页面名,或者页面的重定向页面名
本质是,把到达的对应页面自动跳转到在该页面代码中设置的「重定向页面」
代码如下:
#REDIRECT [[完整页面名]]
意为将该代码存放的那个页面重定向至代码内写入的形如[[完整页面名]]的「内链」
即只知道对应的相关名称或绰号,无法精确搜索直达页面
消歧义页顶模板在上文中并未提及,所以如有消歧义相关编辑需求请看Help:消歧义页
但总会有时候,你想要查的萌百功能不太好找,但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你是在抄代码摸索萌百模板
而此时你可以在抄的代码页点击右上角的「编辑」,接着可以看见页面弹出的「编辑框」,然后点击下面的「显示预览」,再次拉到页底,就可以看见该页面使用的模板、模块等了。
在此处提及与代码理解相关的内容
重要:
次要:
|
本质上是各种插件模块混用再加html以及css等编辑形成了的整体样式预设,并且通过wikitext的方式进行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元素调用。
分为实名参数和匿名参数,说白了就是名字对了才能传东西的参数和只能按顺序传的参数。
实名参数的代码形为
{{{参数名|默认值}}}
匿名参数的代码形为
{{{1|默认值}}}{{{2|默认值}}}{{{3|默认值}}}
根据前文的内容,你可以去相关模板页阅读一下文档,这样就明白哪些是匿名哪些是实名了,只要你不写模板,这块就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够了。
那么参数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模板运作的代码中得以让模板个性化调用的,没有写死或者说没有确认的内容。
与上面的区别是这个使用两个大括号,而参数使用三个。
通过下面的方式来进行调用模板传参
{{模板名|参数}}
更详细的
{{模板名|匿名参数1中输入的内容|text=内容|匿名参数2输中入的内容|匿名参数3}}
如果目标模板没有名为text的实名参数,或者没有那么多的匿名参数数量,那么这多出来的部分参数调用就没有意义
又或者有其他的参数并没有被你调用,这个时候,其他参数会按照默认值输出。
其流程可以这么理解:在某页面写入模板代码→预览时自动调用模板并传参→输入调用到的参数内容到模板页代码的对应参数位置→把模板页的代码经过wikitext的规则完全转化为html的代码输出→出现预览时的可视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