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娘是电脑硬件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拟人化萌娘。
她是背着书包认真上学的小萝莉,在生产学校经过刻苦锻炼后成长为战斗力极强的御姐
认真工作很少出差错的她是电脑核心家族的大姐大
戴着一副无框的她虽然对姐妹很严厉,但是大家还是好喜欢她,特别是最小的CPU风扇娘
但是如果主人不爱惜她的话偶尔也会撒撒娇~
“呦西!今天也会为主人的
“喔。”
不同的CPU娘的食量不同,食量的学名是TDP(热设计功耗),大胃王属性的CPU娘 e.g. FX9590可以有超过200 W TDP。食量越大的CPU娘发热量也越高。
CPU分为CISC(复杂指令集)和RISC(精简指令集)两大阵营。CISC阵营下的是采用x86、IA-64和AMD64架构的CPU,其占据了大部分桌面和服务器市场;而RISC阵营下的是采用MIPS、PowerPC、ARM和RISC-V架构的CPU,其占据了大部分移动市场。
对于CPU娘的调教,学名是超频。
在超频时,CPU娘会变得更加能干(同时启动大胃王属性),但为了达到这点,经常需要高电压调教(一般1.4V对于体制娇弱的CPU娘来说就是高压了)、LN2冰冻play等等。甚至有极端的超频玩家通过屏蔽或短接触G点,移除电阻的变态方式使CPU娘更加听话。
改变外频是超频玩家对于傲娇的锁倍频CPU娘的处理方式。这种方法欺骗了CPU娘,让她以更高的频率工作,也就更能干。可惜计算姬的其他硬件在这时比较容易被临时玩坏,什么网卡消失了硬盘(永远)挂了太正常啦~
比较温顺的CPU娘可以这么调教。你只要带好特定的工具(主板+BIOS),改一改倍频参数,需要的话加加压,就没事了~
AMD家的某些速龙经常是四核的(带T的速龙X4一般是六核),不过被屏蔽了核心。据说让CPU娘吐真十分容易——只要打开BIOS的ACC就行了。
经过超频调教的CPU娘由于超负荷工作,容易出错。能够开机跑个分数出来看不代表能够稳定运行。检查稳定性的方法很容易——只要打开某某压力测试,疯狂S个几小时几天不挂就好了……
1968年,Intel娘出生。Intel娘的两位生父都是技术大牛,在业界具有极高的声望:Gordon Moore提出了知名的“摩尔定律”,而Robert Noyce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之一。两位大牛振臂一呼使得几乎所有的业界精英都拜倒在了Intel娘的石榴裙下,也正因为此,Intel娘刚一出生就获得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1969年5月1日,AMD娘出生。晚出生了将近一年的AMD娘在人才和资金方面全面落后于Intel娘。
1971年,Intel娘发布了世界第一个CPU娘:Intel 4004。
1981年,业界大鳄IBM娘推出自己的首批PC娘,采用了Intel娘研发的CPU娘。为了防止Intel娘操纵售价,IBM娘强迫Intel娘签署了卖身合约,向AMD娘授权生产x86芯片。Intel娘内心对此非常排斥,却也无可奈何。另外,还有一家名为Cyrix的公司在没有拿到Intel授权的情况下通过逆向工程搞出了x86芯片。AMD娘依托Intel娘的技术开发出了性能更优越、兼容Intel平台的CPU娘。Intel娘意识到了AMD娘潜在的威胁,于是单方面终止了履行合同。虽然AMD娘立刻发起了诉讼并且取得了胜利,但是Intel娘采用了拖延战术故意拖延判决的执行,等到AMD拿到80386处理器的生产许可时,Intel娘的新一代产品80586(代号奔腾)已经研发完毕。AMD娘并未因为胜诉获得什么实际好处。而Intel对Cyrix的诉讼则败诉(美国法院认为Cyrix的产品没有使用Intel的技术)同年,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轩尼诗的团队创造了第一个MIPS架构处理器。
随后的数年,Intel、AMD和Cyrix之间不断发生专利诉讼战。最终Intel和Cyrix于1997年和解,签下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而Cyrix因为错误的商业决策和诉讼元气大伤,于1999年被VIA收购。
1990年,IBM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RISC指令集的PowerPC架构的CPU——RS/6000,与Intel主导的CISC指令集CPU分庭抗礼。为了对抗微软和Intel组建的Wintel联盟,IBM拉上了摩托罗拉和苹果组建了AIM联盟,大力开发PowerPC架构处理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苹果生产的Mac电脑全部采用PowerPC架构的处理器。同年,苹果联合英国公司Acorn Computers和美国公司VLSI Technology共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用于开发苹果手持电脑的CPU。1993年,苹果Newton Message Pad平板电脑上市。然而这款电脑惨遭商业失败。ARM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一个决定:采用IP授权商业模式,允许客户自行设计生产芯片,以规避销售不利而带来的风险。其客户包括夏普、德州仪器、诺基亚、高通等。ARM的CPU主打低功耗,多被用于小型移动终端。
1991年,MIPS公司推出第一款64位MIPS架构CPU。
1994年发售的索尼PlayStation和世嘉土星均采用了MIPS架构的CPU。1996年,任天堂64亦采用MIPS架构CPU。
1999年,AMD娘推出基于K7微架构的CPU娘速龙(Athlon),性能超过了同频的奔腾 III (Pentium 3),这是AMD娘和Intel娘对决中的首次胜利。在此之前AMD娘没有一款产品性能超过Intel娘的同期产品,只能走廉价低端路线。
2000年,AMD娘推出第一款主频1GHz的CPU娘速龙1000。同年PlayStation 2上市,其为了兼容性,选用了MIPS架构的CPU。
2001年,Intel娘推出了IA-64架构。此架构不能与x86架构兼容。尽管Intel娘的好姬友微软娘专门为此开发出了支持IA-64架构的Windows XP娘,但IA-64架构还是受到了用户和开发者的抵制。而AMD娘抓住机会开发出x86-64架构,此架构可以兼容16位、32位x86架构,微软娘在开发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娘时也选择了AMD娘提出的方案,最终Intel娘不得不接受x86-64架构。同年,任天堂推出的Nintendo Cube主机放弃MIPS架构转投PowerPC,而微软推出的Xbox则采用了Intel的奔腾 III 处理器。
2004年,摩托罗拉退出芯片制造行业,专注生产手机。其半导体部门飞思卡尔独立运营,继续和IBM、苹果合作开发PowerPC的CPU。
2005年,Intel娘率先开发出第一款双核CPU娘奔腾D。AMD娘指责Intel娘采用“假双核”、“胶水双核”欺骗用户,并随后发布了自己的双核CPU娘速龙64 X2。同年,IBM、索尼和东芝联合开发的采用PowerPC架构的Cell处理器曝光,IBM宣布微软的下一代游戏机也将采用PowerPC架构的处理器,PowerPC架构一时风头无两。然而就在同一年,苹果敏锐地发现PowerPC架构的CPU性能不及预期,宣布新一代的Mac电脑将采用Intel x86架构CPU。AIM联盟彻底瓦解,此后PowerPC架构彻底退出PC领域。
2006年,AMD娘做出了可能是这辈子最错误、也有可能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收购ATI娘。收购ATI娘给AMD娘带来了巨大的债务,AMD娘不得不卖掉自己的晶圆厂抵债。就在同一年,Intel娘的海法团队开发出真双核Core 2处理器,又在翌年推出4核心Core 2 Quad处理器,逐步与AMD娘拉开了差距。2007年Intel全面启动“钟摆(英语:Tick-Tock)计划”,即第一年更新制作工艺,下一年更新微架构,如此反复。AMD完全卷不过Intel,AMD娘生产的CPU娘渐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笑话,留下了“i3战A8,i5秒全家,i7轰成渣”的笑谈。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AMD娘被Intel娘压制得死死的。Intel的老大甚至公开向媒体宣称AMD已完蛋,Intel只要专心对付高通就好了。而Intel娘的CPU性能提升速度也开始放缓,因此收获了“牙膏大厂”的美誉
2007年,初代苹果iPhone上市,智能手机开始崛起。ARM采用IP授权商业模式大获成功,其也因此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并开始向PC和服务器领域扩张。ARM阵营的高通由于能够提供集成芯片和基带的技术受到厂商的青睐,而没有基带技术的德州仪器市场日趋萎缩。而MIPS阵营则由于采用的授权方式是架构授权而非IP授权,导致其无法完全主导MIPS的生态,各厂商纷纷自行设计核心、添加指令、发布开发工具,导致MIPS阵营的碎片化异常严重,整个阵营开始走下坡路。
2010年,苹果宣布iPhone 4采用其自主设计处理器A4。同年三星亦发布自主设计处理器Exynos 3110的Galaxy S手机。
2011年1月,AMD发布APU。它第一次将处理器(CPU)和独显核心(GPU)整合在一个晶片上,实现了CPU与GPU真正的融合。这项技术得到了主机厂商的青睐,索尼和微软在研制下一代主机PlayStation 4和Xbox One时均采用AMD的技术方案。虽然游戏机硬件的利润非常低微,但这硬是把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的AMD给救了回来。同年10月,ARM发布ARMv8-A架构,首次推出支持64位计算的指令集架构,并可以兼容兼容ARMv7的32位指令集。
由于Cell的芯片设计过于复杂,功耗过高、开发成本高昂,2012年,IBM宣布不再更新Cell处理器,索尼、东芝进军CPU市场的行动彻底失败。同一年,几乎所有的手机处理器的制造商,如苹果、高通、联发科、德州仪器、英伟达(没错,老黄做过手机CPU)和三星等都加入了ARM阵营,采用ARM架构的CPU。而Intel孤注一掷,推出Atom系列处理器进军手机CPU市场。但是Intel的基带技术非常差劲,采用Atom处理器的手机信号差、续航短,发热量大到甚至还会导致Wi-Fi模块脱焊。Intel于2016年带着Atom灰溜溜地退出了手机处理器市场。
2012年,微软推出适配ARM架构处理器的平板Windows电脑Surface。微软特意为这款电脑开发了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RT。然而,如同当年的IA-64架构Windows XP一样,Windows RT不能兼容x86和x64应用,导致其不受用户和开发者的欢迎,最终Windows RT彻底失败。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后来,后知后觉的微软开发了Windows 10 on ARM,这款Windows 10系统支持ARM架构的处理器,同时可以通过转译兼容x86和x64应用。但因为转译会导致性能损失,所以市场对其热情依然不高。
2014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苏姿丰担任AMD的CEO,开始酝酿对Intel的反击。同年,为了对抗ARM在移动领域的垄断地位,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牵头,Intel、Nvidia、Google、华为、IBM、Red Hat、西部数据等成立了RISC-V基金会,对外公开RISC-V架构。同年,华为推出自主设计处理器海思麒麟910。
AMD被Intel压制的局面直到2017年才有所改变。这一年,AMD娘推出了基于Zen架构的锐龙(Ryzen)处理器,多核心性能远远超过了同代Intel处理器,单核心性能也接近intel娘,价格却比Intel处理器更低廉。农企翻身把歌唱!同年,小米推出自主设计处理器松果澎湃S1。
2020年,Apple娘加入战局,一出手就把Intel娘和AMD娘扎了个透心凉。M1这款Arm架构SoC芯片实际上是学会了老黄刀法的库克细分成了两款共160亿个晶体管,制程5nm,大核频率3.2GHz,小核2.064GHz,GPU1.2GHz。M1搭载8核CPU(4大核4小核)+7核或8核GPU+16核NPU。测试TDP 25W。通过Rosetta 2,M1可以以最多80%性能运行X86应用。官方宣称CPU比市面上最新一代4核心笔电CPU与GPU快2倍,同性能下仅使用1/4功耗达到该笔电CPU的峰值性能,仅使用1/3功耗达到该笔电的GPU峰值性能。实测性能接近桌面端Ryzen 5 3600X与桌面端GTX 1050Ti,但TDP仅有25W(CPU15W,GPU10W),峰值功耗34W(CPU24W+GPU10W)。[1]而且苹果还有意无意暗示微软:只要你努努力,M1给Windows娘用也不是不可能。典中典警告,Apple娘宣布:M1的高性能核心是世界上最快的中央处理器核心(发布会08:50处),M1的GPU是世界上最快的集成显卡。(发布会12:00处)(截至北京时间2020.11.11)
2021年底,Intel娘推出了基于Alder lake架构的10nm处理器——桌面端12代酷睿。系列旗舰Core i9-12900K为8P核8E核共16核心24线程,主频3.2GHz(P核)-5.2GHz(P核Turbo Boost Max 3.0)/2.4GHz(E核)-3.9GHz(E核Turbo Boost),TDP125W,最大加速功耗241W。而AMD娘可能从未想到,即便是在落后至少一代制程的情况下,Intel娘推出的CPU娘还能反超自己。典中典警告,Intel娘宣布:Core i9-12900K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游戏处理器。(截至北京时间2021.10.28)梦回i3默秒全实际上被县城撕裂者压制的死死的从12代酷睿开始,Intel开始推出大小核架构:大核英语:Performance Core亦称P核,主频高、计算能力强,适合处理高性能需求的任务;小核英语:Efficiency Core亦称E核 功耗低,能够处理低负载的工作。尽管微软在最新的Windows 11系统中尽力对大小核调度机制进行了优化,但绝大多数的Windows软件根本不知道有大小核这回事,优化更是无从谈起。这导致采用大小核架构的CPU表现并不尽人意。同年,Google推出自主设计处理器Tensor。
同样于2021年底,Apple娘再次出手,带来了两款实际上是学会了老黄刀法的库克细分成了五款新Arm架构SoC芯片:M1 Pro与M1 Max,共337亿个(M1 Pro)或570亿个(M1 Max)晶体管,制程5nm,频率同M1。M1 Pro搭载8核CPU(6大核2小核)或10核CPU(8大核2小核)+14核或16核GPU+16核NPU;M1 Max搭载10核CPU(8大核2小核)+24核或32核GPU+16核NPU。官方宣称M1Pro与M1 Max的CPU比市面上最新8核心CPU笔电快1.7倍,同性能下仅使用70%功耗功耗达到该笔电CPU的峰值性能。M1 Pro的GPU与对手相比,同性能下仅使用70%功耗即可达到该笔电的峰值性能,M1 Max的GPU带来与另一对手相同性能的同时仅使用40%的功耗即可达到该笔电的峰值性能,同性能下功耗最多比对手低100W。测试烤机维持功耗45W(M1 Pro)/65W(M1 Max)。实测性能接近Core i7 11800H/Ryzen 5800H与移动版RTX 3050(M1 Pro)或RTX 3080 Max-Q/移动版RTX 3070(M1 Max)。这两颗芯片依旧延续了低功耗的传统,烤机持续功耗仅有45W(M1 Pro)/65W(M1 Max),峰值功耗52W(M1 Pro)/73W(M1 Max)。[2] 典中典警告,Apple娘宣布:M1 Max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芯片,举世无双。(发布会47:35处)(截至北京时间2021.10.19)。
2022年初,AMD娘在CES 2022上正式发布Ryzen 6000系列处理器,制程6nm EUV,CPU架构升级为Zen3+。系列旗舰6980HX为8核16线程,基频3.3GHz,最高5.0GHz,TDP 45W+。一半人类感谢你。AMD娘宣称,搭载Ryzen 6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续航时间可达24h。考虑到使用M1看4K视频,不考虑夸张外放的前提下,评估功耗仅1W,这X86处理器可怕的能耗比能比肩M1系列吗?同时还发布了桌面端新处理器Ryzen 7 5800X3D,为8核16线程,基频3.4GHz,最高4.5GHz,TDP 105W,对阵Intel娘的Core i9-12900K。5800X3D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3D V-Cache技术,通过在CPU的计算芯片(CCD)上堆叠额外的缓存,把三级缓存(L3)总容量提升到了惊人的96 MB。从此之后,AMD的X3D系列处理器几乎成为了电竞专用处理器。典中典警告,AMD娘宣布:Ryzen 7 5800X3D是世界最快上最快的游戏处理器(截至CES 2022,北京时间2022.1.4)。同时,Intel娘在CES 2022上正式发布移动端12代酷睿,制程工艺为Intel 7 10nm。系列旗舰Core i9-12900HK为6P核8E核共14核心20线程,主频2.5GHz-5.0GHz(P核)/1.8GHz-3.8GHz(E核),基础功耗45W,最大加速功耗115W。典中典警告,Intel娘宣布,Core i9-12900HK是世界上最快的移动处理器。(截至CES 2022)Intel娘还补充了桌面端12代家族处理器,Core KS系列再次回归。Core i9-12900KS单P核最高5.5GHz,全P核最高5.2GHz。没有典中典环节。
北京时间2022年3月9日,Apple娘再次踩爆牙膏明明是用上了intel娘的胶水,带来了一款实际上是学会了老黄刀法的库克细分成了两款新Arm架构SoC芯片:M1 Ultra。M1 Ultra由两个M1 Max通过Ultra Fusion以2.5TB/s的带宽连接(注:现有的UPI总线带宽为20.8GB/s,双向41.6GB/s),共1140亿个晶体管,制程5nm,频率3.2GHz。核心组成:20核CPU(16大核4小核)+48或64核GPU+32核NPU。据官方给出的数据,CPU比10核i9快3.8倍,比28核Xeon W快60%,GPU比5700XT快3.4倍,比W6900X快80%,吊打自己的。官方宣称,M1 Ultra的CPU相比10核心桌面CPU,迫害对象:12代酷睿i5-12600K,同性能下仅使用35%功耗功耗达到该桌面CPU的峰值性能,相比16核心桌面CPU,同等功耗下性能强90%,同等性能下功耗低100W即可达到该CPU的峰值性能,迫害对象:12代酷睿i9-12900K;M1 Ultra的GPU相比最高端独立GPU,迫害对象:GeForce RTX 3090,同等性能下功耗最多低200W。才不会告诉你3090峰值性能强于M1 Ultra呢典中典警告,Apple娘宣布:M1 Ultra是有史以来个人电脑中最强大的芯片。(发布会31:00处)(截至2022.3.9)
北京时间2022年6月7日,Apple娘开始学坏挤牙膏带来了一款实际上是学会了老黄刀法的库克细分成了两款新Arm架构SoC芯片:M2。M2共有200亿颗晶体管,采用第二代5nm制程技术,频率3.5GHz。核心组成:8核心CPU+8/10核心GPU+16核心NPU。4颗性能核心共享192KB指令缓存、128KB数据缓存和16MB L2缓存,4颗能效核心共享128KB指令缓存、64KB数据缓存和4MB L2缓存,在约15W CPU最高功耗下CPU性能比M1高18%,比i7-1255U快1.9倍,而且后者在30W功耗下也仅有约M1的峰值性能,M2仅需其1/4功耗就能达到其峰值性能,M2能提供i7-1260P最高87%的性能,此时功耗为其1/4;10核心GPU能提供3.6TFLOPS算力,在M1约13W GPU最大功耗下性能高25%,M2 GPU最高功耗约为15W,此时峰值性能比M1高35%,相比i7-1255U同等功耗下性能高35%,仅需其1/5功耗就能达到其峰值性能;16核心NPU能提供每秒15.8万亿次运算,比M1高40%;最高支持24GB LPDDR5内存,内存带宽100GB/s,比M1高50%。在13英寸MBP上,Affinity Photo的RAW图片编辑性能比M1高39%,Baldur's Gate III的游戏性能比M1高39%,ProRes编码速度比M1高2.9倍。没有典中典+1
北京时间2022年8月30日,AMD娘正式发布Ryzen 7000系列处理器。制程为台积电5nm,使用Zen 4架构。旗舰7950X规格为16核心32线程,基频4.5Ghz,最大睿频5.7Ghz六成人类感谢你,TDP170W,对标Intel i9-12900KS。典中典警告:AMD娘宣布:Ryzen 9 7950X是世界最快的游戏处理器。感谢AMD7000系让我们用上了更实惠的5000系[3]
好景不长,北京时间2022年9月28日,Intel娘正式发布13代酷睿桌面可超频(带“K”的)处理器,采用优化后的Intel7工艺 10nm++++……,旗舰13900K规格为8个P核(性能核)+16个E核(能效核),共24核心32线程,最大睿频为5.8Ghz/4.3Ghz,TDP仅125W,同时兼容老款600系列主板和新款700系列主板,并同时兼容DDR4和DDR5内存 AMD你看看人家,虽然没有典中典,但是这颗CPU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才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游戏处理器。(截至2023.1.5)
北京时间2023年1月3日,Intel娘在CES2023正式发布13代酷睿桌面不可超频处理器和13代酷睿移动处理器,旗舰13980HX搭配13900K同款24核心32线程,L2缓存32M,L3缓存36M,P核默频2.2Ghz,最大睿频5.6Ghz,最高功耗157W。典中典警告,Intel娘宣布:13代酷睿HX系列是世界上最快的笔记本处理器。(截至2023.1.5)
两天后,北京时间2023年1月5日,AMD娘在CES2023发布了大量新品。首先发布了无“X”后缀,TDP仅65W的AMD7000系锐龙桌面端处理器跟上面的Intel娘发布的处理器一样都不太行,12代酷睿处理器甚至出现了涨价,然后是产品线极为混乱的AMD7000系锐龙移动端处理器,旗舰7945HX采用与桌面端7950X基本相同的参数2CU的RDNA2核显都保留啦,使用同款16核心32线程,L2缓存16M,L3缓存64M,默频2.5Ghz,最大睿频5.4Ghz,最高功耗超过75W。最后发布了重头戏:使用了3D堆叠技术的7000X 3D系列;旗舰7950X 3D相对于原版7950X,L3缓存升级为128M,默频降低至4.2Ghz,TDP降低至120W。三重典中典警告,AMD宣布:锐龙7040系列是世界上最快的轻薄本处理器;锐龙7045HX系列是世界上最快的游戏笔记本处理器;锐龙7000X 3D系列是世界上最快的游戏和创作处理器。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8日,Apple娘发布了两款实际上是学会了老黄刀法的库克细分成了四款新Arm架构SoC芯片:M2 Pro和M2 Max,均采用第二代5nm制程技术,频率3.7GHz。M2 Pro共有400亿颗晶体管,搭载10核CPU(8大核2小核)或12核CPU(8大核4小核)+16或19核GPU+16核NPU。8颗性能核心共享192KB指令缓存、128KB数据缓存和24MB或32MB L2缓存,4颗能效核心共享128KB指令缓存、64KB数据缓存和4MB L2缓存,SLC 32MB。CPU性能比M1 Pro快20%;19核心GPU能提供6.8TFLOPS的算力,GPU性能快30%;16核心NPU能提供每秒15.8万亿次运算,NPU的图像、视频处理性能更快40%。最高支持32GB LPDDR5统一内存,内存带宽200GB/s。在16英寸MBP上,视频转码速度最高7倍于i9-9980HK这一2019年的CPU,Motion动画渲染速度最高1.8倍于i9仍是-9980HK,下同和Radeon Pro 5600M。系列旗舰M2 Max共有670亿颗晶体管,搭载12核CPU(8大核4小核)+30/38核GPU+16核NPU,SLC 64MB,其余CPU、NPU细节同M2 Pro。CPU性能比M1 Max快20%,NPU性能快40%;38核心GPU能提供13.6TFLOPS算力,GPU性能快30%;最高支持96GB LPDDR5统一内存,内存带宽400GB/s。在16英寸MBP上,视频转码速度最高9.4倍于i9,Motion动画渲染速度最高1.9倍于i9和Radeon Pro 5600M。 没有典中典环节。明明你2021年底还有底气说M1 Max“举世无双”呢
2023年,MIPS宣布放弃自研,加入RISC-V阵营。
2024年,Intel推出酷睿 Ultra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制程工艺和架构设计。然而,酷睿Ultra的性能却非常拉跨,性能甚至不及其上一代处理器。评测一出,市场反应哗然,舆论纷纷嘲讽Intel“倒吸牙膏。”[4]同年9月,Intel的股价跌到10年前的水平,甚至比真正的牙膏厂的高露洁的股价还要低了。[5]
CPU天梯图 |
---|
|
![]()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CPU娘,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C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