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Kira~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
编辑本条目 。编辑前请阅读
Wiki入门 或
条目编辑规范 ,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
“
假使你们三个人( 中国人民 ) 一条心,合起力量共同跟牛魔王( 侵华日军 ) 决斗,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的!
”
——《铁扇公主》中的唐僧
《铁扇公主 》是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新华制片厂(以万氏兄弟 为首)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于1941年11月19日[ 2] [ 3] 在上海 上映。
这部动画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世界上第三部动画长片[ 注 1] ,还是中国现存最早有影像记录的动画。
制作背景
动画界
1937年,迪士尼 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在洛杉矶 首映,次年6月又在南京 、上海 上映。这部动画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万氏兄弟 观后,也想拍摄一部中国民族风格的长剧。他们最初想做的是《大闹天宫 》(该片后于上世纪60年代制作并成功上映[ 4] ),结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电影公司,却因经济原因夭折。
几经辗转,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后并入中国联合影业公司)选定《西游记 》中“三借芭蕉扇”片断为蓝本,定名《铁扇公主》请万氏兄弟担纲拍摄。[ 5] 一开始,新华联合影业公司的张善琨 给万氏兄弟定下了一个非常紧迫的上映时间,且仅提供了几个几乎没有绘画经验的临时工,提供资金也断断续续。但不久之后,爱国商人盛丕华[ 注 2] 愿意出全资赞助万氏兄弟的创作,且要求张善琨不再干预动画制作流程,允许盛丕华派遣专业人才。至此,《铁扇公主》的制作重回正轨。[ 8]
从1939年6月起,万氏兄弟开始影片的前期筹备工作。1940年3月,他们在报上公开招生,招考了七十余人,正式着手影片的创作。[ 9]
时局
主条目:中国抗日战争
近代以来,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在华兴建租界,在上海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抗战爆发前夕,英国 、美国 等列强控制上海公共租界,主权仍属于中国,但列强拥有治权,成为“国中之国”。[ 10]
1931年,日本 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驻扎军队;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进行平津作战和淞沪会战,抗战全面爆发,上海等大片中国土地沦陷。此时日本尚未对西方国家宣战,苏州河以南由英国、美国、法国 、义大利 等彼时的“中立国”控制下的上海租界区没有被日军占领,成为“孤岛”,数以万计的华人为躲避战乱涌入租界[ 11] ,许多爱国抗日救亡作品也得以在这片日军难以干涉的孤岛上创作和传播[ 12] ,这时候的上海租界区也被称为“抗战时期的文化堡垒”[ 13] 。
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 爆发,日军随即进驻上海公共租界[ 10] ,很多爱国抗日救亡活动被取缔或被迫停止,原定在《铁扇公主》之后进行的《大闹天宫 》的制作也一度搁浅。[ 8] 《铁扇公主》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抗日救亡的危急关头。
影片欣赏
该作品发布时间距今已超过50年,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有关规定,此片已经进入公有领域。故此处提供B站上的该影片的视频。
剧情简介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成分 ,可能影响观赏作品兴趣,请酌情阅读
“
西游记,本为一部绝妙之童话。特以世多误解,致被目为神怪小说。本片取材于是[ 注 3] ,实为培育儿童心理而作。故内容删芜[ 注 4] 存精,不涉神怪。仅以唐僧等四人路阻火焰山,以示人生途径中之磨难;欲求经此磨难,则必须坚持信念,大众一心,始能获得此扑灭凶焰之芭蕉扇。
”
——电影开头所示文段[ 注 5]
本电影的剧情主要改编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一回“三借芭蕉扇” 的内容,有些许改动:
原作中提到火焰山是孙悟空弄翻炼丹炉形成的,可能是因为违背本作主旨,本作中并未提到这点。
一借芭蕉扇:
火焰山与芭蕉扇的有关信息被改为均出自老者之口,并没有卖糕者(甚至连糕也是老者提供的) 。
在借扇前,孙悟空被要求前去火焰山观察情况。
借扇者改为徒弟三人。
二借芭蕉扇:
牛魔王与玉面公主的住所被改为“翠云洞”。
借扇者改为猪八戒,进而导致牛魔王变成孙悟空抢走猪八戒骗来的扇子,与原作恰好相反 。
金晶兽在牛魔王还未赴宴时就已经被猪八戒偷去骗铁扇公主了。
三借芭蕉扇 (其实这里已经不能叫“借”了) : 《铁扇公主》中改为听唐僧的讲座的群众协助徒弟三人夺来芭蕉扇,正好呼应本作“大众一心”的主题。
万氏兄弟等人想把动画作为儿童教育工具,又要合乎大众熟知、十分通俗、动作多、对白少的特点,于是他们拣中了铁扇公主的故事。[ 15] 本作借“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号召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 9]
人物简介
孙悟空
陪同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徒弟之一。 在本作的“一借芭蕉扇”一节中与铁扇公主交涉。他变成飞虫混入茶水中,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把铁扇公主操弄得叫苦连天,被迫答应借给他们扇子,不料借得的是假扇。 在本作的“三借芭蕉扇”一节中,在众人帮助下成功锁住牛魔王,取得芭蕉扇。
唐僧
前去西天取经的和尚。 抵达老者住所后向当地群众开展佛教讲座,在“三借芭蕉扇”中呼吁众人团结一心打败牛魔王。
铁扇公主
又名铁扇仙、罗刹女。 牛魔王的妻子,芭蕉扇的持有者。因红孩儿一事与师徒四人有很大矛盾。
牛魔王
因红孩儿一事与师徒四人有很大矛盾,是阻止师徒四人逾越火焰山的幕后元凶。 曾抛弃了铁扇公主,后又迎娶了玉面公主。 “三借芭蕉扇”一节中化作一头牛与众人对抗,后被众人用树干卡住,并被孙悟空锁住,才吩咐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
制作人员
STAFF
主绘:万籁鸣、万古蟾
编剧:王乾白
监制:张善琨
顾问:陈翼青
录音:刘恩泽(采用中华通录音机)
音乐指挥:黄贻钧
音乐顾问:章正凡
作曲:陆仲任
效果:陈中
剪辑:王金义
洗印:许荷香、陈鑫甫、林祥富
设计:陈启发、费伯夷
摄影:刘广兴、陈正发、周家让、石凤岐、孙绯霞
背景:曹旭、陈千方、唐涛、范曼云
(绘稿、绘线名单略)
上映信息
1941年11月19日,《铁扇公主》在中国上海首映。
1942年9月,日本商人录制了《铁扇公主》的日语版拷贝,并将影片改名为《西游记·铁扇公主之卷》,同时于东京、大阪、长崎、神户等地影院放映,中日两国的报刊杂志都有报道。[ 16] 很快,因发现本作抗日的主题,日本军部下令在日本禁映《铁扇公主》。[ 17]
此外,《铁扇公主》在东南亚也有上映。[ 8] [ 9]
艺术风格
拟人化的火
这部作品在充分借鉴美国动画相关元素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风格融入其中,从而具有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属于典型的中国故事。[ 4] [ 18]
角色设计上,孙悟空的形象比较像迪士尼 动画的角色,而铁扇公主、唐僧等角色的形象则像国画中的人物。
背景设计参考了中国山水画。
片中一些幽默的元素带有迪士尼动画的特征。
这部作品中有一些较为奇幻的元素:
火焰山的火和弹走猪八戒的树均被拟人化。
孙悟空、猪八戒和牛魔王的变身步骤与现代动画有很大不同,这部作品的表现更像是捏橡皮人。
技术细节
剧照
剧照
这部动画成品片长9700尺,放映1小时20分钟,[ 17] 绘制画稿近20万张,用纸400多令( lǐng ) [ 注 6] ,消耗的绘图铅笔上百箩筐。[ 9]
为了使制作人员掌握动画人物的运动规律,万古蟾让制作人员使用了转描 技术。[ 9] [ 17]
上映当天,万氏兄弟使用红黄蓝三色玻璃在放映机前交替晃动,使得本片中有关火焰山的片段在放映时有了些许色彩。[ 18]
制作流程
据万籁鸣、万古蟾介绍[ 15] ,本作的制作流程分为五个步骤:布景、动作设计、勾线、着色、摄制 。
布景 是一部剧本确定后的第一个步骤。只要专业人才的美术造诣深,在全部工作中便显得困难比较少。
动作设计 较为困难:为使角色动作自然,制作人员需要按照每秒24帧的规律,掐秒表决定每个动作的画片数量;同时,他们还要保证任意一个角色他的面貌、服饰保持一致。此外,本作使用了关键帧。
经过这一步骤,本作的画片草稿已多达十六万张至二十万张。
勾线 的困难不亚于动作设计。勾线就是将之前的草稿,用钢笔印画在特制的透明玻璃纸上。参与这样的工作时须格外细心。
为了防止差讹,这一步骤设置了校对组 ,专司校对错误之责。
着色 这一步骤有两个特点:为求二十万张画片的颜色一致,每个人物被设定了特定的色彩;为应对多变的气候,专门人士配制了特殊的颜料。
摄制 动画需要专门的特制机器。摄影师按画片的号码,分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一张一张地拍下去,用时比普通摄影要长得多。
历时1年零4个月,万氏兄弟率领卡通班的年轻人绘制出的初稿长达1.8万余尺。[ 17]
作品评价及影响
阿童木和孙悟空(手冢治虫绘制)
“
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如此豪华,如此有趣,惊得目瞪口呆。我也有机会弄到了一部影片拷贝,一看就能清楚,地地道道,这是一个体现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
——手冢治虫
《铁扇公主》在首映的一个多月里,场场爆满,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故事片。[ 18]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进占上海租界。1942年2月,《铁扇公主》被日军当作“战利品”收缴后在上海国际剧场连映6天,观众达1.8万人次。[ 16]
据前《上海电影志》编辑鲍济贵所言,由于此片带有反日反侵略者的精神,所以后来在东南亚国家放映时收视率也很高。 [来源请求]
据东京大学表象文化论博士陈龑所言,作为在日本上映的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对日本动漫业产生了极大影响。[ 20]
日本漫画家、动画师手冢治虫 便是受到本作启发踏上漫画创作之路的。
《铁扇公主》于1942年9月在日本首映,手冢于1943年观后对本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当时“中国已完成具多样化及特殊效果的长篇动画”表示惊异。此外,他还敏锐地察觉到了本作抗日的主旨。他曾回忆道:“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16]
他在1952年开始连载漫画《我的孙悟空 》(其衍生动画为手冢生前最后一部动画作品[ 21] ),这部漫画中有关“火焰山与牛魔王”的故事长达108页,内容上便是借鉴了《铁扇公主》。[ 16] [ 22]
他于1981年访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说“我只想见一个人——万籁鸣”,并称万籁鸣为其启蒙老师。据严定宪回忆,见到万籁鸣后,手冢兴奋不已,激动地握住万籁鸣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 23] 两国动画巨擘终于逢面,万籁鸣画下孙悟空,而手冢则紧接着画出阿童木的形象。手冢自言当时正是看到《铁扇公主》,才渐渐萌生从事创作的念头。
中国1950年代及以前的动画 192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注释及参考资料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