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 ” |
双标即“双重标准”,多指代“说自己是一套,说别人又是另一套”的行为。
双标(双重标准)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形容某些人对待性质相同的事物却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这种行为除了有失公允,还有偏私的嫌疑。
由于人不可能做得到对不同圈层的人一视同仁,因此双标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永恒现象,难以杜绝。
心理学家伊拉诺·F·威廉姆斯、托马斯·吉洛维奇、大卫·邓宁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关于潜力的双重标准。研究结论是,我们通过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来判断自己,别人却通过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来判断我们。
个体评估自己未来的潜力和别人未来的潜力时,总会突出自己潜力有多大,很难发现别人身上潜在的发光点。这个双标就是,对自己更加看重的是潜力,对别人则更看重实际能力。同样,别人更加关注的是你目前的能力,你的潜力别人看不到,而且这是你主观认为的潜力,你究竟能否达到这一程度,没人知道。例如:找工作的时候,会关注自己的潜力能否发展,关注公司有没有发展的前途;但是,公司重视的是你现有的能力,你能拿出什么证书,你有什么工作经历,你有没有得过什么奖。因为个体知道自己过去与现在,甚至是理想与追求;所以对自己的评估加入了很多情感成分,而很难体会别人的理想与奋斗。
根据「基本归因偏差」,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内部归因,而忽视外部归因。当个体做什么事情失败了,也许会找各种借口来为自己辩解。例如:我迟到了是因为偶尔堵车,别人迟到了就是他懒惰。
立体防御本意为可以同时拦截陆地和空中袭击的防御系统。作为衍生意指一个人在面临他人的指责时先发制人地从各个方面将自己与责任撇清关系并把自己置于道德至高点,或是从各个(可能自相矛盾的)角度论证他人有责任而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典型的“不粘锅”心理。
“立体防御”是双标的一个变体,和双标不同在于不是在你/我之间有差异,而是用两个相反标准要求一个人,从而达到“我怎么做都对,你怎么做都错”的结果。
在ACG次文化中,“双标”这个词偶尔作为褒义词。这一用法多见于CP相关的领域,尤其与之相关的同人社区。
在这一语境下,“双标”指的是因为个人情感的原因,角色对其倾注情感的对象(尤其家庭成员、恋人)的态度往往不同于对他人,尤其在对不同人的相同言行的态度上,往往对前者更宽容而而对后者更苛刻。
这一说法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如“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对类似现象的总结。
仅举符合“类型及成因”一节列出的情形的例子,符合“衍生义”一节提及的情形的例子因涉及CP甚至党争,易引发争议而不建议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