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经足够了,赫露迦。 不用那么努力地……去回应大家的期待也没关系。 会睡过头,会说很天然的话,喜欢喝酥油茶……那样的赫露迦才是最好的! |
” |
“ |
但是……已经没关系了,因为赫露迦就在这里。 |
” |
卓玛是动画《魔法少女小圆》系列所属外传手游《魔法纪录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中的登场角色。
简介
生活在西藏尼姑庵的少女僧。家乡被蒙古军队付之一炬后,她和青梅竹马赫露迦一起到尼姑庵避难。她并不认同赫露迦想要拯救大家的行为,对她来说,保护好赫露迦才是最重要的。
经历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成分,可能影响观赏作品兴趣,请酌情阅读
|
蒙古大肆侵略吐蕃,为了和蒙古作战,吐蕃的许多尼姑庵让少女僧不断修行,与阇陀伽大人()签订契约成为罗刹女()并与蒙古军队作战。但是“罗刹女”们敌不过数量众多的蒙古军队,除了卓玛所在的尼姑庵之外,其他尼姑庵全部都被毁灭了。
因此,曾经是尼姑庵里中心人物的拉玛十分害怕,他停止创造“罗刹女”,并准备逃跑。
得知此事的卓玛联合了被蒙古人毁灭故乡的孩子们,流放了包括拉玛在内尼姑庵的所有大人。
故事开始时,尼姑庵里,赫露迦正在回忆过去,身为庵主的卓玛则在给众人加油打气。
前往西藏回收概念的冰室拉比遭到朵罗阿歹带领的蒙古骑兵的袭击,与和莎夏和乌拉拉走散了,当拉比找到这座尼姑庵的时候,她被误会成了蒙古人的奸细。虽然拉比给尼姑庵里的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依旧觉得拉比可疑的卓玛还是把她关进牢房。
另一边,与拉比走散的莎夏和乌拉拉则被朵罗阿歹抓住了。
尼姑庵里,拉比破坏了腐朽的木门准备逃跑,没想到这却是卓玛的试探。卓玛成功确认拉比也是“罗刹女”,两人就此和解。接下来,在卓玛带拉比参观的过程中,拉比发现了这里和记录中不符的部分,因此怀疑历史已经发生了偏移。
在交谈中,拉比得知尼姑庵的人大都是为了向蒙古复仇所以努力操练以成为“罗刹女”,因为卓玛不想赫露迦成为“罗刹女”,所以她恳请拉比打败蒙古军从而保护赫露迦。但是考虑到阻止赫露迦成为“罗刹女”会改变历史,拉比对接受卓玛的要求显得犹豫不决。
在另一边,赫露迦偷听到了拉比和卓玛的对话。虽然她因为没有保护好大家而十分自责,但无法认同卓玛想要再次主动担起危险职责的行为,所以她依旧坚定的想要成为“罗刹女”。
次日,坚定了自己想法的赫露迦邀请拉比去城里转转,并且计划提出在蒙古军队杀来时拜托拉比带卓玛逃走的请求。但是见到两人准备外出的卓玛硬要跟着去,拿她没办法的赫露迦只好暂停自己的计划带上卓玛一起出发。三人在城里喝酥油茶的时候,尼姑庵里有人抓住了蒙古人的奸细。
得知此事的三人前去拷问奸细,卓玛原本不想带赫露迦来,但是因为赫露迦会一点蒙古语,所以还是由赫露迦拷问奸细。
在拷问过程中,蒙古奸细嘴很硬,最终在被赫露迦套出了包括莎夏和乌拉拉被抓在内的一些信息后咬舌自尽,在其死之前说出了一件与赫露迦等人认知以及拉比的记录都不同的事情——似乎是吐蕃的“罗刹女”率先攻击蒙古才导致蒙古侵略吐蕃的。
虽然很疑惑,赫露迦还是请求拉比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尼姑庵众人,同时把自己的衣服借给拉比让她去确认莎夏和乌拉拉目前的情况。
另一边,由于多次失利,朵罗阿歹认为想要攻破尼姑庵只有借助“罗刹女”的力量才能做到。于是他逼迫莎夏和乌拉拉两人背叛同伴去攻打尼姑庵。在这空隙中,赫露迦和拉比也成功找到了她们两人。
在交流过后,民俗众人认为历史已经发生了偏移,她们有必要进行干涉,帮助“罗刹女”结束战争。于是莎夏和乌拉拉选择留下来探听蒙古人的情报。
拉比和赫露迦则趁夜返回了尼姑庵,返回途中赫露迦请求拉比在蒙古军队杀来时带卓玛逃走。
但是这都是蒙古人的陷阱,蒙古人一边派人尾随拉比和赫露迦找到了尼姑庵的后门,一边把错误的情报放给了莎夏和乌拉拉。
得知情报后,赫露迦主动出击,带敢死队埋伏蒙古人,但是却被蒙古人的诈败战术缠住。在成功缠住赫露迦带领的敢死队之后,朵罗阿歹带领蒙古精锐从后门杀入城内,在城内大肆烧杀劫掠。
拉比主动殿后,让赫露迦和卓玛先返回城内。此时,象征的魔女也趁此机会出现在城内,莎夏和乌拉拉帮忙拦住象征的魔女,赫露迦和卓玛则带领城内百姓回尼姑庵避难。
尼姑庵内,恐惧的百姓扑到赫露迦身上哀求她保护自己,但赫露迦则陷入了自责,她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到,除了卓玛谁也没有保护好。
见此情景,卓玛以很愤怒的表情把赫露迦身上的人全部扯开了,她斥责众人只想着自己,并且阻止赫露迦继续保护众人。
见到卓玛如此表现,此时的赫露迦终于意识到自己在经历过太多失败之后开始恐惧失去卓玛,而一昧地害怕是保护不好任何东西的。
于是,她命令百姓按住卓玛,自己则去向丘比许愿消除大家关于“罗刹女”的记忆。
于是,攻入城内的蒙古军队彻底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还因为看见变身后的赫露迦而大量离队,朵罗阿歹见此情形只得命令撤兵。
两国之间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在尼姑庵的复原告一段落之后,卓玛提出了要离开,并且准备加入白丘教团——一个在吐蕃有点名气的教团。
在卓玛离开后,赫露迦建立了赫露迦教,向还未撤离的蒙古人传教,劝说他们放下武器。虽然已有成效,但是窝阔台次子西凉王阔端不甘心失败,于是命令朵罗阿歹将屠杀一个信仰赫露迦教的村庄。
另一边,加入白丘教团的卓玛凭借自己在赫露迦身边学到的蒙古语,作为翻译帮助白丘教团和蒙古之间进行议和,还让白丘教团向尼姑庵提供金钱援助。
在教主的推动下,卓玛成为了连接尼姑庵和白丘教团之间的桥梁。
在赫露迦愿望的作用下,民俗众人也遗忘了关于“罗刹女”的记忆,不过为了回收概念,她们决定从尼姑庵的典籍中查找关于“罗刹女”的情报。
正在这时,赫露迦带来了蒙古人四处屠村的消息。就在她们前往村庄救人的时候,朵罗阿歹乘机进攻并且焚烧了尼姑庵。
甚至连卓玛在返回尼姑庵的途中也遭到了蒙古人的追杀,在看到尼姑庵也被焚烧之后,卓玛仍然试图和蒙古人和平交流。
结果自然是失败了,无奈之下她愤怒的迎战这些破坏尼姑庵蒙古人,最终昏迷。
回到尼姑庵的赫露迦看到受伤的卓玛,知道两国之间已经再无和平可言,于是她让卓玛告诉白丘教团准备和蒙古决战,但却暗中准备牺牲自己来终结战争。
最终,在决战会谈上,赫露迦把自己伪装成想要出卖吐蕃的邪教徒,让吐蕃和蒙古一起憎恨自己。
此时,象征的魔女也趁机出现,赫露迦施展能力让吐蕃、蒙古以及民俗众人全部睡着,唯一没有睡着的拉比还被使魔拖住,赫露迦自己选择独自与象征的魔女战斗。
但是,战力差距太大,赫露迦一个人打不过象征的魔女,不过民俗众人及时赶到,在众人合力之下,象征的魔女被成功打败。
之前睡着了的吐蕃和蒙古众人也在这时醒来,愤怒的他们朝着魔法少女形态下的赫露迦丢石头。
看不下去的卓玛拉着赫露迦逃跑,但是已经精疲力尽的赫露迦还是跑不出多远,最终被蒙古人抓住并杀死。
而卓玛则是在自杀失败的第三天得知了赫露迦的死讯。
后来,为了让赫露迦不被污名化,她四处立碑,记录下正确的历史
|
角色相关
- 和赫露迦同日出生。但不知道故事发生时她们的具体年龄。
- 在家乡被蒙古军队付之一炬后,她对夜晚十分恐惧,而且一直在做噩梦。
- 在来到尼姑庵后,对于庵主拉玛询问自己是否憎恨蒙古,赫露迦的答案是“我不知道……”,而卓玛的回答是“我恨蒙古帝国……!!”
- 在流放了包括拉玛在内尼姑庵的所有大人之后,卓玛继任了庵主。
- 虽然在喝酥油茶时脸上写满了难喝,但为了迁就赫露迦而说自己喜欢喝酥油茶。
- 人物姓名卓玛(སྒྲོལ་མ་,威利转写:Sgrol ma,THL转写:Drol-ma)在藏语意为“救渡”,即是度母。
- 多罗菩萨(梵语:तारा,罗马化:Tārā;多罗,意为救渡者、保护者及救济者。藏语:སྒྲོལ་མ།,威利转写:Sgrol ma,THL:Drol-ma;卓玛,意为“救渡”),此名是由梵音汉译。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认为多罗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一说观世音菩萨的眼泪化成度母,右边的眼泪化为代表智慧的绿度母,左边的眼泪则是代表慈悲的白度母。
- 本条目人物卓玛的名字THL转写采用的是英文Wiki中使用的“Dolma”,而不是正常的THL转写“Drol-ma”。
画廊
|
---|
| | | ———————— Ⅰ 故事角色 Ⅰ ———————— |
---|
| | | |
| | ———————— Ⅱ 登场组织 Ⅱ ———————— |
---|
| |
| | ———————— Ⅲ 其他角色 Ⅲ ———————— |
---|
| 篇章角色 | Puella Historia | | | 魔法少女小圆 scene0 | |
| | 系列角色 | | | 联动角色 | |
|
| | ———————— Ⅳ 魔女与谣 Ⅳ ———————— |
---|
| |
| | ———————— Ⅴ 作品相关 Ⅴ ———————— |
---|
| |
| | ✙ {{#vardefine:uc|M}}{{#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A}}{{#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G}}{{#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I}}{{#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A}}{{#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R}}{{#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E}}{{#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C}}{{#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O}}{{#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R}}{{#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vardefine:uc|D}}{{#vardefine:pr|Archaic}}{{#vardefine:size|13}} ✙ |
|
注释与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