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原名 | 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 ||||||
官方译名 | 使命召唤:战争世界 | ||||||
常用译名 | 使命召唤5、使命召唤:战火世界 | ||||||
类型 | 第一人称射击 | ||||||
平台 | Windows PlayStation 3 Xbox 360 Wii Nintendo DS | ||||||
分级 |
| ||||||
开发 | Treyarch | ||||||
发行 | Activision | ||||||
引擎 | IW 3.0 | ||||||
模式 | 单人、多人 | ||||||
系列 | 使命召唤系列 | ||||||
发行时间 | 2008年11月11日 | ||||||
相关作品 |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II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III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冷战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 |
“ | 二战导致超过6000万人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 | ” |
《使命召唤:战争世界》(英语: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WAW)是由Treyarch开发、动视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使命召唤》系列的第五部正式作品,黑色行动故事线的第一部作品,于2008年11月11日发售。这是Treyarch在PC平台上发布的第一部游戏,也是该系列中首次出现僵尸模式的作品。游戏引擎是基于前作《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的增强版,让玩家得到更好的视听和画面效果。相比前作,本作更加血腥,展现了一个更加残酷和压抑的二战战场。
本作再次回归第二次世界大战cod老本行,气氛相比前作更加压抑,死亡和血浆将一直如影随形。游戏环境更加开放,战役中的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AI队友角色会进行火力掩护,玩家需要持续推进,带领队伍完成任务,因为不推进就会一直刷兵。
游戏中出现了二战与《使命召唤》早期作品中的经典武器,如日军的百式冲锋枪、苏军的莫辛纳甘步枪等,也可以找到携带榴弹发射器、刺刀等武器外挂的枪械;巴祖卡和炮幕指引能够更有效率地对付装甲单位和集群敌人;子弹穿透力强的武器,如狙击枪和反坦克步枪可以一弹击杀正好前后相邻的敌人;疯狂的日军敌人将会适时进行万岁冲锋,纳粹的狼犬也会突然袭击,子弹若是来不及反应,近战就是唯一的选择。
玩家可以做出站立、下蹲、匍匐三种动作,对应快速行动、精确瞄准、偷袭三种行动。与前作一样,当玩家血量过低,屏幕周围会变红,并出现快节奏的心跳声,此时玩家需要躲进掩体隐蔽来恢复生命值呼吸回血。当玩家周围出现手榴弹时,会有图标显示手榴弹的方向,提示玩家撤离此处,玩家也可以选择将落身边的手榴弹掷回。
相比前作,强化版的IW引擎增加了场景破坏程度,例如玩家可以用巴祖卡火箭筒摧毁哨塔,或是击穿较薄的掩体射杀后面的敌人,悬挂尸体的绳索也可以被切断。多人对战新增了一些武器,例如可以造成持续伤害或是点燃木制建筑的火焰喷射器。
玩家在战役中将操作两名不同的士兵来亲历太平洋站场与东线站场,在太平洋战场中,玩家将扮演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的列兵米勒(Private Miller),米勒在马金环礁渗透日军时被俘虏,但不久就被罗巴克下士(Corporal Roebuck)等陆战队队员救下,并协同列兵鲍伦斯基(Private Polonsky)、苏利文中士(Sergeant Sullivan)等战友继续展开进攻行动,一直打到冲绳岛的首里城。
而在东线战场中,玩家将扮演来自苏军第62军的列兵迪米特里·彼得连科(Private Dimitri Petrenko)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躺在一个水泉旁边装死,亲眼目睹德军处决他的战友的情景。他与同样躲过死劫的雷泽诺夫中士(Sergeant Reznov)相逢并试验要对纳粹士兵和战争幕后指挥纳粹将军海因里希·阿姆泽尔(Heinrich Amsel)复仇。三年后,他们在东方战线相会,和列兵切尔诺夫(Private Chernov)一道加入第3突击军团,在政委马科夫(Markov)的指挥下展开对柏林的进攻,最终成功攻陷德国国会大厦,亲手插上了苏联国旗。
玩家可以控制的第三个角色是海军士官洛克(Locke)。他是PBY卡特琳娜反潜侦察机的武器操作员,只在关卡“黑猫”中出现。他所在的小分队进行了一次对冲绳日军船队的空袭,之后营救了众多被击垮的美军舰队的幸存者。
单人战役包括十三张隐藏的“死亡卡牌”,用附在临时战争坟墓上的纸牌表示。每个战役关卡中都有一个;收集它们可以解锁合作模式的秘籍,例如降低敌人的耐力和“彩弹模式”。
本作的战役模式也是系列首次可以让玩家之间组队进行合作战役模式来游玩战。
在合作战役中,除了增加了防止其他玩家死亡的额外目标以及来自其他玩家的额外支持的额外好处之外,玩家们彼此并肩作战,有着与单人版任务相同的目标。
在竞技合作模式中,玩家仍然需要保持彼此的生命,并努力完成所有目标,同时还要争夺最高分。通过杀死敌人,完成目标等来获得积分。
此外,这在两个模式都可以完成挑战以获得多人游戏的经验值,以提高玩家的等级。
美军故事线 | 地点 | 时间 |
---|---|---|
永远忠诚 | 南太平洋,马金环礁 | 1942年08月17日 |
零星抵抗 | 贝里琉岛,白滩 | 1944年09月15日 |
艰难登陆 | 贝里琉岛,机场 | 1944年09月15日 |
烧死他们 | 贝里琉岛,白滩 | 1944年09月15日 |
残酷无情 | 贝里琉岛,关键点 | 1944年09月16日 |
黑猫 | 冲绳岛,南方 | 1945年04月3日 |
喷火器与拔塞钻 | 冲绳岛,瓦纳岭 | 1945年05月14日 |
突破点(终章) | 冲绳岛,首里城 | 1945年05月29日 |
苏军故事线 | 地点 | 时间 |
---|---|---|
复仇 | 苏联,斯大林格勒 | 1942年09月17日 |
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血 | 德国,施劳弗高地 | 1945年04月16日 |
血与钢铁 | 德国,施劳弗高地 | 1945年04月18日 |
钢铁之环 | 德国,柏林潘科区 | 1945年04月23日 |
驱逐 | 德国,柏林 | 1945年04月24日 |
帝国之心 | 柏林,帝国国会大厦 | 1945年04月30日 |
覆灭(终章) | 柏林,帝国国会大厦 | 1945年04月30日 |
1942年8月17日的马金岛。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等兵米勒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队员被折磨和处决,他自己也即将被处决,然后被另一个由罗巴克下士和汤姆·沙利文中士率领的海军陆战队小队救了出来。然后他们发起马金岛突袭,攻击岛上的日军阵地。两年后,米勒的部队参加了帕劳群岛战役。在突破日军在贝里琉岛海滩的防线后,米勒用火箭筒摧毁了两辆97式坦克,使美军坦克得以向前推进。在任务将要结束之际,沙利文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一名日本军官刺死,罗巴克被提升为中士并接管队伍。
此后米勒跟随罗巴克与小队穿过贝里琉沼泽,对日本占领的一个机场发动攻击,以摧毁此处的高射炮阵地。在向贝里琉岛的内陆推进后,米勒和他的部队消灭了敌人的迫击炮部队,使得美军的坦克部队得以继续向前推进。然后,他们穿过日军的地道,攻击岛上日军的主要据点:一座依山而建的炮兵阵地,令美国海军得以安全的进行登陆行动。最终美军成功占领帕劳群岛。
在占领帕劳群岛之后,美军开始着手准备冲绳岛战役,在这期间,一队PBY卡特琳娜反潜机参加了对三艘日本籍商船的突袭。在他们返回基地的路上,一架卡特琳娜被日本零式战斗机击坠,留下洛克和他的队友孤军奋战。与此同时,美国第五舰队第58特遣部队在日军发起的天号作战中遭到袭击,洛克和他队友是唯一一个离得足够近,并可以立即提供援助的人。他们尽力击退日本的鱼雷艇部队和神风敢死队的飞机,并努力营救尽可能多的美国水手。随着卡特琳娜弹尽粮绝,希望已尽之时,由沃特上尉带领的F4U-1C中队终于及时赶到,驱逐了剩余的零式战机。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美军登陆冲绳后一直陷于苦战,损失惨重,米勒等人几经苦战后终于抵达首里城——日军在冲绳的最后据点。在首里城战役中,他们遇到了试图投降的日本士兵。然而,当罗巴克中士和鲍伦斯基二等兵对他们进行搜查时,他们发现了假意投降的日军隐藏在衣服下的手榴弹,罗巴克和鲍伦斯基遭到日军自杀式袭击,其中一人被杀(选择拯救谁由玩家决定,如果谁都不救则会从两人中随机炸死一个)。就在此时,其余的美军部队姗姗来迟,协助米勒的部队在首里城内部花园里与剩下的日本士兵交战。在米勒下令对两座建筑进行空袭后,美军占领了首里城,粉碎了日本在冲绳的最后一座堡垒。
1942年9月17日,在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列兵迪米特里·彼得连科在一个血迹斑斑、满是尸体的喷泉中恢复了意识,就在此时,入侵的德国军队正在处决他的战友。当他们离开时,迪米特里遇到了受伤的中士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士,他是另一名幸存者。雷泽诺夫告诉他,他的任务是杀死德国中将海因里希·阿姆泽尔,此人在苏联犯下了无数屠杀和战争罪行。在杀死了沿途的德国士兵和一名敌方狙击手之后,迪米特里跟着雷泽诺夫穿过建筑物和街道,他们遇到了迪米特里部队的剩余成员,他们准备攻击德军的通讯站。在进攻过程中,迪米特里在列兹诺夫的协助下帮助剩余的红军士兵重新夺回阵地,最终彼得连科亲手杀死了阿姆泽尔,同时也被德军坦克发现,他们迅速撤离并赶在追兵到来之前跳进河里逃过一劫。
三年后,迪米特里与雷泽诺夫和他的助手切尔诺夫在希娄高地再次相会。他们击柏林市郊的德军后,向柏林推进,经过在柏林一场又一场的巷战后,苏军推进到德国国会大厦下,切诺夫不幸地被埋伏在柱旁的德军用火焰喷射器烧伤。迪米特里和雷泽诺夫与后续的苏联士兵冲入国会大厦,清除了里面的德国守卫,并到达了屋顶。在大楼的顶楼,迪米特里被一名德国士兵击伤,但雷泽诺夫及时赶到并用砍刀杀死了他。尽管受伤了,迪米特里还是成功插上了苏联国旗,标志着苏联的取得了柏林战役的胜利与欧洲战场的结束。
《使命召唤:战争世界》拥有与《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相同的多人游戏功能(即连杀奖励, 升级, 技能)。然而,它的升级系统却与《使命召唤4》截然不同。通过转生,玩家将获得额外的对战配置列表和玩家名片。游戏中还有一些合作挑战能够提供给玩家经验值。此外,玩家还可以像在战役中那样残忍地杀死对方。在战争世界的多人模式中吗,地图上也拥有可供玩家操作的坦克与车辆。
纵观玩家在《使命召唤:战争世界》多人游戏中的体验,玩家将经历一系列的挑战。随着玩家等级的提高,玩家会解锁新武器、额外的手榴弹和额外技能。达到 65 级后,玩家可以选择进入转生模式。虽然这会重置玩家等级和所有玩家的挑战进度,但它也可以为玩家角色解锁额外的对战配置列表。
《使命召唤:战争世界》还有一个新的游戏模式——纳粹丧尸模式。在完成战役后,观看完制作人名单(可以跳过),或连入服务器时,玩家可以自动在地图开始一场僵尸模式的游戏。玩家必须通过购买新武器、打开新区域和封死窗户来抵御僵尸的攻击。用木板封住窗户或破坏僵尸可以获得点数,这些点数可以用来解锁进入新区域或购买武器(包括墙上的武器以及神秘武器箱)有时候,僵尸会掉落诸如核弹、补给弹药、双倍分数和一击必杀等增幅道具道具(捡到这些道具时会听到恶魔播报员的声音)。
之后发售的3个DLC中也带来了新的丧尸地图内容,并且取消了需要通关一次的限制,可以在关卡选择界面(PC)或者主界面(主机版)直接选择NAZI ZOMBIE选项即可游玩。在“战火世界”的僵尸模式,不管任何语言版本,所有地图均以当前关卡中登场的丧尸生前的国籍语言命名,并且会像战役那样在开场显示具体时间和地点。
丧尸的血量、数量会随着当前地图中的玩家数以及回合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会上升到恐怖的程度,往往在后期需要拥有奇迹武器(如Ray Gun等,本质上是可以对丧尸造成特殊伤害的武器)才可能持续存活。
丧尸模式原本无剧情,仅在Shi no Numa开始试图加入主线剧情,且此时剧情设定还并无后来的“以太”、“阿岗纱”等概念。
德语:Nacht der Untoten
开场介绍:你将他们赶入了帝国的中心,你以为他们已经死了,然而你错了……
作为本体附带的具有彩蛋性质的第一张僵尸地图,本作并没有过多的新要素。玩家扮演的是一队不幸遭遇丧尸围攻的四名不知名美军士兵,需要在丧尸的围攻中尽力生存下来。 该地图地点宣称在德国的某个废弃机场大楼。但是如果你通关过战役,你会发现这实际上就是美军战役关卡“Hard Landing”(艰难登陆)后半段出现的日军机场大楼 在前几波里,丧尸的进攻不猛烈的时候,如果你有耐心观察,会看到一些德军丧尸会以踢正步的形式行走。而到了高波次基本就看不到了,丧尸基本会全速奔跑向你攻击。且还会发出类似于狗的叫声。
德语:Verrückt(原意为“疯狂”)
开场介绍:电击疗法。化学改造饮料。不死纳粹丧尸军团。找到力量(Power)并联合起来将他们送回坟墓!
这是随着第一个DLC发售时附带的新丧尸图,地点宣称位于德国的柏林某处。而实际上此图的原型是出自苏军战役“钢铁之环”后期部分
如同介绍所描述的一样,本图加入了很多新的要素:化学改造饮料Perk-a-Cola(饮用后奖励玩家特殊能力)、电击疗法(即游戏中的电击陷阱,可秒杀通过的所有丧尸),以及很多后来的丧尸图经典要素“电力开关”(Power)。此外,本作的神秘武器箱将不止出现在一个地方,当玩家通过神秘武器箱抽取武器时,会有几率出现一只泰迪熊(此时会返回玩家的点数),之后箱子会消失,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在新的地点。
本关玩家依然扮演四名不知名美军,需要在丧尸的围攻中尽力生存下来。
本作登场的perk-a-Cola可赋予玩家四种特殊能力,Speed Cola可加快玩家装填速度,Juggernaut将玩家的血量提升至250(原始为100,僵尸的近战伤害为50),Double Tap加快玩家使用武器的射速,最后的Revive soda可以赋予玩家复活其他倒地玩家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若玩家单独进行游戏,该饮料便完全无用,在后作才得到改善)
日语:死の沼 (游戏中以读音写作Shi no Numa)
开场介绍:充满蛆虫的尸体,满是虫子的沼泽,上百个不死帝国丧尸,选择合适战术并为生存而战!
这是随着第二个DLC发售时附带的新丧尸图。
由于地点改成了日军占领的沼泽地,因此本关的丧尸为日军丧尸。而且,原本低波次踢正步的彩蛋僵尸在本关中以摆空手道姿势代替。
本关开始,主角变成了读取画面中出现的四名人物:美军士兵“Tank” Dempsy(“坦克”邓普西)、日军士官Takio Masaki(正木武雄),苏军士兵Nikolai Belinski(尼古莱·贝林斯基)和德军科学家Edward Rictofen(爱德华·瑞奇托芬)。这四名角色一般被称作“二战四小强”,也由此开始,僵尸模式正式开始尝试加入一个剧情故事。
玩家在开始此图时,多人模式会随机扮演上述主角中的任意一名(单人模式下仅能扮演邓浦西)。不过四人在能力上并没有任何区别,仅影响人物的台词。
本关并没有电力开关,饮料机和陷阱一开始就能使用,且饮料机位置随机。此外本关首次出现地狱犬关卡(出现时,会听到一句特殊播报语音:“Fetch me the souls!",以及特殊波次开始音乐和结束音乐)和新的奇迹武器DG2。其中,地狱犬波次一般会在5波的时候开始(但也可能会在第4波或者第6波时出现),之后会每5波出现一次,若玩家成功击杀全部地狱犬则必定掉落弹药补给。
德语:Der Riese
开场介绍:巨人已经苏醒,在纳粹僵尸的腹地面对这一切可能。这是一切的开始,这是所有计划成型的地方,这会是一切的终结吗?
这是随着第三个DLC发售时附带的新丧尸图。
本关再次带来了大量的改进,首先是首次加入了可用于地图传送的传送机,其次是加入了可将武器升级或转变为另一形态的升级装置。此外本图也加入了大量新的语音彩蛋以暗示整个僵尸模式系列背后的剧情故事。
玩家依然扮演来自“死亡沼泽”出现的二战四小强,只是面对的丧尸再次变为德军丧尸(但可以看到有几只丧尸为烧焦状态,此为本关独有),此外,本图中的饮料机、升级武器和陷阱等等需要通过开启电源才能使用。
关于整个系列的“剧情”和其他内容 |
---|
在Shi no numa有一个废弃道具“日记本”,按照原本设定,四主角之一的瑞奇托芬在捡到日记本后将会直接结束游戏,但是当前的引擎无法做到这个功能最后变成无限波次生存关。不过,和丧尸有关的115元素确实是首次出现于此关,且按照之后的设定表明,四主角之一的“邓普西”是参与了之前的“亡者之夜”和“疗养院”行动后存活下来的美军四人小队中的唯一一人。 Der Riese中,系列剧情重要人物马西斯父女,935实验小组、瑞奇托芬的背景、奇迹武器的来源、地狱犬波次、背景的“恶魔播报员”等详细设定都是首次出现,也为僵尸模式之后的发展定下了基础设定。 按照本作中的丧尸模式彩蛋内容推测,僵尸是德军935实验小组研究115元素时出现的副产物,而负责该项目的四小强之一的瑞奇托芬博士因为接触115元素过多导致精神变得失常,最后为了取得对丧尸的控制权,带领着其他三位“实验体”(即四小强中余下的三人)不停穿梭时空找到改变这一切的方法。 按照原开发组的计划,本来应该发售的第四个DLC包含最后一个丧尸地图,但是,高层为了节省开发资源,砍掉了这个DLC,而这个僵尸地图最后出现在了“黑色行动”里……没错,就是Kino der Toten(亡灵剧院),此外,开发组曾在采访中提到他们还会为本作制作几张新的丧尸地图,但一切都因为高层对资源的安排最后只得放弃。而实际上这些图都在后作“黑色行动”里更改名字后出现了。 有关于僵尸的一切故事还没有结束,可能仅仅只是个开始……
|
使命召唤:战争世界:最终战线(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Final Fronts)是该游戏的一个版本,专为 PlayStation 2 制作。与PC版和xbox版相比它的画面较为柔和一些。它包括两章美国战役和一章英国战役,同时取消了苏联战役。该游戏的原始版本缺少额外的美国战役和英国战役,尽管它包含了苏联战役。也没有纳粹僵尸模式。
这个版本的使命召唤:战争世界是为 Nintendo DS 专门制作的。它包括太平洋战役、苏联战役和英国战役。美国战役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成员鲁克参与击败日军并占领首里城堡的故事,英国战役以SAS的道金斯为主角,协助将德军推回柏林,苏联战役玩家将控制红军士兵Dimarkurato,他参加了 Seelow Heights 战役并袭击了德国国会大厦。 这个版本同样有僵尸模式,但是地图是完全原创的四张图以匹配NDS的小屏幕显示。
这是为当时的苹果移动平台(Iphone、iPad)专门制作的以原作僵尸模式为基础的独立游戏,随着版本更新,最终包含了全部四张地图。和原作相比,移动版无法奔跑(因为地图实际上是缩小过了)和跳跃,但相比之下移动速度相对原版要大幅加快。丧尸的进攻也没有原作猛烈,叫声也不像原版那样此起彼伏(故而比起原版要更恐怖)。 本作有独占专属的训练关,和专属的彩蛋任务(见僵尸模式)
|